第10版:新闻时评 上一版3  4下一版
警惕食用油安全问题
大四学生面试遭遇“拼爹”
“10元钱购买力”背后的民生忧虑
电信资费高不高,谁用谁知道
乐见代表委员在两会上“激辩”
茅台酒委屈的背后
植树节,节后还需再多走一步
教育财政要做大,更应分配公平
广告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乐见代表委员在两会上“激辩”

新京报报道,在全国政协界别分组讨论时,政协委员李金华、田聪明、柴松岳、王玉庆就怎么管理“预算外资金”、治理“小金库”展开了“激辩”,全程近1个小时。

两会是共商国计、表达民意的议政场所,是不同利益阶层表达利益和主张的重要平台,各位代表委员受人民之托,代表民众进行参政议政和监督政府,必须勇于直言,不回避争议,这是他们的职责所在。而代表委员在讨论问题、发表见解时,基于所代表的不同群体、不同观念,必然会有观点上的冲突和碰撞,只有通过与会人员的深入辩论,才能摆明利弊,才可能在争论中寻求和达成共识。

辩论是民主政治的基本特征,是程序正义的重要保障,甚至被认为是支撑民主的基石性程序之一。不管是在行使立法权时,还是在行使监督、人事任免、重大事项决定等权力时,如果能采用辩论的程序,则能更好地保障最终决策的科学和民主。

当前,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我们常见的两会发言,很多时候是代表委员单向的意见表达,相互辩论的情况仍然较少。即使有些代表委员的观点和想法本来存在尖锐冲突和对立,但这种冲突和对立也很少在会上以明显、集中、直接的形式表现出来;或者,很少能通过媒体,向公众传达。

大多数时间里,会议氛围一般都比较融洽,这也无可厚非;但是,适当的辩论和交锋,其实无损于整体的会议氛围。

因此,不妨尝试将辩论机制引入人大和政协议事程序,将辩论作为人大和政协议事程序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一些重要事项审议讨论过程中,应提倡和鼓励组织展开辩论,以使各种观点和意见得以充分表达、争锋,这有利于充分实现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职权,也是建设法治国家实现人民当家做主的应有之义。

最后需要强调的是,代表委员在两会上的辩论,原则上应当以公开的方式进行。只有实现辩论公开,才能实现选民对代表委员的监督,提高辩论质量,也才能吸引社会各界通过适当方式参与重大议题讨论,将会内的争论延伸到会场外的观点争锋,进一步扩大参与讨论的范围,从而提高审议质量,使最后的审议结果更加体现民意、民众更易于和乐于接受。 西 哲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