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版:新闻时评 上一版3  4下一版
警惕食用油安全问题
大四学生面试遭遇“拼爹”
“10元钱购买力”背后的民生忧虑
电信资费高不高,谁用谁知道
乐见代表委员在两会上“激辩”
茅台酒委屈的背后
植树节,节后还需再多走一步
教育财政要做大,更应分配公平
广告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植树节,节后还需再多走一步

春风拂面的三月,全国绿化委员会办公室带来好消息:截至去年年底,全国参加义务植树人数累计达133亿人次,义务植树614亿株。(3月12日《北京日报》)

数字虽然枯燥,但反映出成绩,单从植树数字、参与人数来看,我国的全民义务植树运动已成为世界上参与人数最多、持续时间最长、影响范围最大的生态文明实践活动。

在植树节迎来而立之年,取得如此成绩,无疑是值得欣喜和庆贺的。然而成绩的背后,还潜藏着让人担忧的隐患。在30年的植树活动中,暴露出很多问题,植树节成了植数节。为保证植下的树,不变为纸上单调的数字,在植树节过后,相关行动还需要再多走一步,让数字成为实际成活的树木。

我们不妨看下,一棵成熟树木的成长过程需要哪几步,再做定夺。

首先,在适宜土地上挖坑,栽树,培土,浇水;第二步,就是树苗的前期护理,这一步需要人为干预,尤其是树苗种在山上或者泥土不多、水分不足的干旱地区,就更需要我们去经常的做“树苗护理”工作,根据情况,多浇水或是补充土壤等等;第三步,就是树苗成长为独自抵御自然灾害的树木,这一阶段,人为的干预基本可以退出了,树也就会渐次成荫,可以给我们人类做贡献了。

十年树木,树木成熟砍伐之后,接着种植,从新回到“三部曲”的过程,周而复始。因此,可以说植树是一个可持续的循环发展过程。

但是,现实又是什么情况呢?大部分情况是,种树的时候,大动干戈,植树场面极其隆重,在人力、物力以及资金方面都对植树给予足够的重视,每年都植下了大量数目的树木,然而大多植树部门,在做完第一步之后,没了后续工作,对这些弱小的树苗不理不问了,仿佛是任务已经完成,其实这样做的结果直接导致大批量的小树苗夭折。

这是一个必须重视的问题,因为它关乎我们的地球生态。所以,倡导植树,多植树,一定还要注意后期护理工作。其实,比起植树的前期工作来说,后续工作还是相对比较简单的,在各方面的投入也不大,需要的只是多那么一点点责任和人为的投入。可以就每一片新植下的树,进行划片管理,责任到个人或是当地部门,再花那么一点力气,则成活的树木就会多一棵,我们的世界就会多一片绿荫。

植树节的初衷是提高人们的绿化意识和环保意识,只有在植树过后,再多走那么一步,对树木进行卓有成效的管理,就会达到爱护森林和改善生态环境的目的,才会让这些美丽数字变成美丽的现实。

树木是人类的朋友,为了让这个星球更加适宜人类生存,求真务实,再多付出一点点,加大一下管理,让我们植下的树,成为参天大树,给我们遮阴蔽日。 杨 柳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