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市县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一步跨入城市”的幸福感
公路上拦下“小火车”
巩义交警大练兵
你若安好 便是晴天
中牟开展高层次招商引资
三大绿化工程
打造生态中牟
开展活动月
集体学雷锋
新密开建生活垃圾处理工程
中牟建设“坚强电网”
登封唐庄乡新社区奠基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你若安好 便是晴天
——牛海霞捐肾救夫情动新密

本报记者 张 立 通讯员 姜晓黎 黄 洋

没有婚纱,没有婚礼,没有婚宴,没有新房,甚至没有一张像样的结婚照,她嫁给了一贫如洗的陈书均。几年后,陈书均得了尿毒症,需要肾脏移植,30岁的她把自己的一个肾脏移植给丈夫,放弃了自己余生的健康。几天前,在他们位于新密市曲梁镇蒋坡村的家,记者见到了牛海霞和她的丈夫陈书均。

农家院落里新建起一座平房,“这是亲戚们捐钱建的,原来的房子实在不能住了。”同村的一位亲戚说。新屋中空荡荡,只有两张床,几把椅子,吃饭的桌子都没有,更看不到家用电器。

两人住邻村,偶然相识后,牛海霞看上了陈书均的踏实和善良,丝毫不顾他家境的贫苦。1998年,虽然家人反对,21岁的牛海霞还是嫁给了大她一岁的陈书均,两人没有举行结婚仪式,没有宴请乡邻,甚至没有一张结婚照片。婚后,两人相伴四处打工,相继生下一对女儿。

2006年,两人在湖南打工时,丈夫被诊断为尿毒症。“当时感觉天塌了。”牛海霞说。医生建议换肾,但巨额费用,让这个本就不富裕的家庭无力承担。牛海霞决定保守治疗。她把女儿托付给亲属照顾,自己专心伺候丈夫。长期的陪护让她学会了打针、配药。她每天看着丈夫面黄肌瘦浑身浮肿,产生了捐肾救夫的念头。

这个想法不但遭到娘家人一致反对,丈夫也不同意。“我多次想过轻生,但她对我这么好,为了她,我要活下去。”陈书均哭着说。在妻子执意要求下,丈夫终于同意肾源配型。2008年,他们在郑州做了肾移植手术。

夫妻两人个子不高,面容消瘦。“虽然移植手术成功,但术后我们都不能从事重体力劳动,并且需要终生服药,我还经常住院。”丈夫拿出几个药盒对记者说,“这些药都很贵,我俩每个月需要近5000元的医药费。”前两年,他们在村里办了个废品收购站,后来丈夫多次累倒住院,他们只得放弃,现在两人在亲戚家的干菜店帮忙,每月的药费成了两人最大的负担。

困难面前,妻子依然坚强。丈夫说,妻子不愿意接受采访,她不愿看到旁人怜悯的目光,只想依靠自己的双手照顾家人。一旁的妻子露出歉意的微笑:“我们不愿吃救济,如果能帮助我们找个创业的项目,让我们做点力所能及的事,就是对我们最大的帮助。”

谈到当年捐肾的决定,妻子表情平静。“家里有两个没长大的女儿,孩子不能从小就没有父亲。只要他好,全家都好。”说到这里,牛海霞眼眶红了……

记者手记

坚守爱情

与牛海霞夫妇的交谈始终带着些伤感。

表面看来,妻子是无私的、伟大的、坚强的,但是,背后的艰辛与苦痛只有亲身经历才会知晓。才30多岁的夫妻俩拖着残缺的身体将如何与命运抗争?他们的爱情和亲情还能坚守多久?家中空空落落的墙壁、近几年两人看病留下的巨额外债以及每月近5000元的药费重担,这一切将夫妻二人的未来笼罩在无边的愁云之下。虽然有新农合、亲戚朋友捐助、乡镇政府的帮助,但这些仍不足以让他们彻底摆脱债务。还能坚持吗?怎样坚持?

在为牛海霞的付出而感动的同时,我们伸一下手,哪怕只是鼓一下掌,道一声祝福,也许都能让他们坚持下去,坚守这份爱情。

本报记者 张 立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