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版:市县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新密交警上门为校车挂牌
具茨山水土保持项目环山道路开建
管山“大王”
35千伏山川变电站奠基
中牟拟年内增城镇
就业再就业三千人
新郑再次部署
拜祖大典邀商工作
新密党员干部
公开“晒”承诺
新郑设29处文保标志碑
巩义启动春游服务工程
登封开展“一校一法官”活动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管山“大王”

本报记者 李晓光 文/图

在禹州、汝州和登封三个县市的交界处,是登封徐庄镇柳泉村的白石岩山。村里人每天都能看见一位老人在山上挖坑、种树、修剪树枝,他就是此山的护林员冯群柱。多年来,老冯把这山当做自己的家,把这满山的绿树当做自己的孩子,26年无怨无悔。植树节来临之际,站在万木吐绿的林子里,老冯告诉记者:要毕其一生,守护这片绿色家园……

徐庄镇白石岩山是一片荒山,虽然说年年植树,但是由于上山伐木、放牧的人多,种下的树木几乎没有存活下来的。1986年,31岁的冯群柱从部队转业回到了家乡柳泉村,当村干部找到他希望他能够接下看管这座山的重担时,冯群柱毅然接下这个任务。这一年起,冯群柱不仅承担了看管荒山的任务,还承包了900亩荒山地,开始植树造林,绿化山坡。

想要改变群众上山放牧、伐木的习惯,冯群柱只有不厌其烦地给老百姓宣传法律和相关林业政策,遇到下雨、下雪天时,冯群柱就下山以串门的方式给村民宣传禁止放牧。每年,冯群柱还会不定时地买来一些白石灰,调成石灰水后,用担子挑着到各个路口、墙壁上、路边的石头上写宣传标语,一写就是好几天。

经过几年的努力,去山上放牧的人越来越少,山坡又开始有了绿色。2000年,冯群柱又承包了4000亩荒山地,成了一个管山的“山大王”。

屋后是大山,屋前也是大山,方圆几十里,只有一户人家居住,这就是冯群柱夫妻。

每天早上,吃过早饭后,老冯就拿着工具到山上走走,给树修修枝(如图)、除除杂草,转一圈要花上三四个小时。多年来,他积累了丰富的工作经验,“山区面积这么大,每次巡山都要选不同的路,才能把山走透”。

“从他开始管山,经常都是白天吃饭的时候找不到人,晚上巡山到11点也不回来,他看山入迷了。”对于老冯管山的习惯,妻子常梅叶很是无奈。老冯告诉记者:“这20多年过去了,我的最大成绩就是看护这些树长大了,唯一愧疚的是没有照顾到我的孩子和孙子,如今山上的人都搬下山了,只剩下我们老两口,儿子媳妇早都让我们搬去和他们住,享享清福,可是一天不上山,我这心里就像缺点什么,山上的一草一木早都有感情了,放不下。”

如今冯群柱已经57岁。26年来,他所管护的林区没有发生过一起森林火灾。老冯说:“这岗位,虽平常,但从没后悔。”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