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第六届黄帝文化国际论坛·嘉宾访谈 上一版3
第六届黄帝文化国际论坛·嘉宾访谈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第六届黄帝文化国际论坛·嘉宾访谈
——访中国社科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商传
商 传
牛文元
尹 鸿
李耀宗
武和平
马 东
李绍连
王金平

河南底蕴深厚一定会创造辉煌

“有黄帝文化这样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做基础,河南一定会创造辉煌。”虽然在3月22日已完成了自己的演讲,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中国明史学会会长商传先生昨日还是来到了黄帝文化国际论坛现场,聆听其他专家的讲座,在接受记者采访的时候,他笑称对河南的未来充满信心。

“炎黄文化不得了。”商传的一句赞叹引来不少人会心一笑,他说,在近6000年的人类历史上,出现过26个文明形态,但是,只有中国的炎黄文化体系是长期延续发展且从未中断过的文化。“就像人类一样,长寿是最强大的基因,而炎黄文化传承了这么久,说明她足够强大,真的不得了。作为黄帝文化的源头,河南、郑州、新郑也不得了!”

“我经常来河南,每次来这里,都觉得焕然一新,发展得非常迅速。”商传感叹,“河南是人口大省、经济大省、文化大省,是炎黄文化的发源地,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目前,尤其在国务院提出中原崛起战略目标之际,河南的发展更是坐拥天时地利人和的良好局面,我相信,河南的未来一定是辉煌的。”

本报记者 李娜 王晋晋

中原是中华文化的摇篮

——访中科院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组

组长牛文元

“这次回到黄帝故乡,内心怀着深深敬意,这片土地人杰地灵,孕育了中华民族的伟大文化,这片土地又在今天焕发着勃勃生机!” 昨日上午,中国科学院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组组长、首席科学家牛文元在第六届黄帝文化国际论坛上如是说。

“我是河南人,这次拜祖我是真正回到了家乡!”牛文元深情地说,寻根黄帝故里是令世界华人瞩目的一件盛事,作为人文始祖黄帝的子孙,他感到很骄傲。牛文元说,他的家乡在焦作,外出创业50余年,如今回到故乡看着河南的变化很激动。牛文元曾获国家发明奖,中科院科技进步一等奖,中科院科技进步三等奖,洛克菲勒基金会杰出科学家奖等一系列重要奖项。

牛文元表示,中原是中华文化的摇篮。文明的领先地位,必须对应历史舞台、现代舞台和未来发展。“河南是文化大省、粮食大省和人口大省,目前中原经济区战略地位的确定,为中原的发展带来了千载难逢的好时机。”他希望河南做好炎黄文化传承工作,加快经济腾飞,推动中原经济区建设。

本报记者 王晋晋 李娜

郑州让我感受到强烈文化气息

——访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尹鸿

“这是我第一次参加黄帝文化国际论坛,一踏上这片神州大地,便嗅到一股强烈的文化气息,朝拜感、敬畏感油然而生!”昨日上午,在第六届黄帝文化文坛上,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尹鸿谈起黄帝文化,兴奋之情溢于言表。

尹鸿说,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而作为炎黄子孙,大多数人却对祖先的文化了解甚少,更不懂得如何传播,黄帝文化国际论坛为大家提供了这么一个平台。炎黄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之根,每每提及,都会有对这种根文化的朝拜感、庄严感。作为学者,我们应该深入学习其精髓并将其传播出去。郑州作为黄帝文化的发源地,发扬优秀的传统文化更能促进其经济发展,提升城市形象及品位。

“学习传统文化最能引发中华儿女的情感共鸣。”尹鸿认为,黄帝文化国际论坛和拜祖大典能深刻地打动内心,引起情感回归。我们应该充分利用媒体传播、学校教育、日常生活、使用历史符号等文化载体充分传播老祖先的文化,让这种传统文化薪火相传。

本报记者 刘伟平

黄帝是全世界华人精神象征

——访中央民族大学教授李耀宗

“只有黄帝才能凝聚起全球华人的民族精神,黄帝是全世界华人的精神象征,黄帝文化是‘文化中国’的象征。”1991年,中央民族大学教授李耀宗就来郑州参加过“黄帝故里”论证会。虽然20多年过去了,但昨日谈起黄帝和黄帝文化,老人家依然难掩兴奋之情。

“黄帝是文化立国的伟大始祖。”李耀宗说,在“精神文化”立国上,黄帝极为重视“精神”力量,毅然以“消弭战祸,趋于大同”为“立国”指导思想。在“物质文化”立国方面,“裴李岗文化”等诸多文物及见诸地面的遗迹、遗址,表明黄帝时代有出色的“物质文化”。在“行为文化”立国层面上,除匹配“心、物”两态文化之大量“行为”外,其余无数“行为”录载于数千年民众口碑与习俗之中。在“制度文化”立国上,黄帝的“制度文化”更是惊人地完美,其一系列政权建设、国家管理,精妙异常,史称“极治”,堪称纵贯古今数千年中国特色“制度文化”之源。

李耀宗呼吁:我们所憧憬的“文化中国”、“文化强国”,远非止于历史,而应该是有着更高目标的远大理想,并付诸实践的“文化中国战略工程”。

本报记者 汪辉

保护文物就是保护文化安全

——访刑法学博士、公安部办公厅副主任、公安部新闻发言人武和平

炎黄文化是一面旗帜,是中华民族智慧和力量的象征。打造华夏文明传承创新核心区,需要我们加大对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加强文物保护意识,严厉打击文物犯罪。昨日,在第六届黄帝文化国际论坛上,刑法学博士、公安部办公厅副主任、公安部新闻发言人武和平向大家发出呼吁。

武和平说,优秀的文化遗产,既是中华优秀精神传统的家园,又是享之不尽的精神财富,并有精神教育、审美愉悦、科学研究的丰富功能,具有现实与长远的意义。中华文明是五千年文明中唯一没有中断的传统文化,而文明的载体——历史文物却不可再生。

武和平表示,文物犯罪既破坏国家形象,又危害文化安全。在传承炎黄传统文化的同时,我们更要注意保护文化安全,要依法规划文物保护区,确定重点保护遗址、遗物,落实专门的力量实施管理;通过教育使公众自觉抵制并举报文物犯罪,使这种非法活动受到社会谴责;加大对文物保护的投入,实行严格的人防、技防和物防。

本报记者 王娟

每一次聆听都是学习良机

——访央视著名主持人马东

“我感觉新郑黄帝故里拜祖大典越办越好了!”在第六届黄帝文化国际论坛的后台,记者采访到了担任此次论坛的主持人马东。一向机敏、风趣的马东开口第一句话便赞起拜祖大典。

已多次来参加拜祖大典的马东,不愿意错过任何一场论坛专家讲座。“听专家们的讲座是一种提高。”马东说,黄帝文化博大精深,这么多知名专家和学者集聚一堂,妙语连珠、旁征博引,他相信这对聆听论坛的每一个人来讲都是一个难得的学习机会。

“能多次来参加拜祖大典,我很荣幸!”马东讲,他与河南很有缘分,自第一届拜祖大典活动举行以来,他就多次担任拜祖大典活动的主持。这里是黄帝出生、创业、建都的地方,中华民族的文化根基便在这里。作为一名炎黄子孙能够在我们的祖先诞辰纪念日,用实际行动表达对祖先的祝福之情,很珍惜这次机会。

“郑州日报,掷地有声!”采访结束时,马东欣然为本报读者送上祝福。

本报记者 王晋晋 李 娜

中华文化内涵是以民生为本

——访省社科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李绍连

“黄帝文化是中原古代文化的基础,也是中华古代文化的主流,我们今人研究黄帝文化,是为了继承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和发展社会主义现代新文化。”河南省社科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李绍连认为,读史以明智,研究黄帝文化,是为了让百姓在日常生活中继承和弘扬黄帝文化。

李绍连是广东人,但是他非常热爱中原黄帝文化,“离开中原黄帝文化谈传统文化,是没有根基的。”说起黄帝文化的精髓,李绍连认为,黄帝文化具有“土根性”,其实质是爱土地、爱家乡,也能延伸为爱国。“仁义也是黄帝文化的精髓之一,中国传统文化中以仁为德本,以义为行动准则,这也是来源于黄帝文化。”

李绍连认为黄帝文化内涵主旨以民生为本,民生至上。黄帝文化也有“娱民性”,因此,“弘扬黄帝文化,主导思想应是依靠人民服务人民。”

“黄帝文化还具有朝气蓬勃和永不懈怠的进取特性。”李绍连认为,正是因为这个特点,黄帝文化才能长盛不衰。

李绍连说,对黄帝文化最为有力的弘扬,“是让广大普通群众了解黄帝文化,从而在日常生活中继承和发扬她的文化精神,做到自觉实践之。”

本报记者 李 娜

拜祖大典国典风范日益彰显

——访北京炎帝神农书画院院长王金平

今年已是黄帝文化国际论坛开坛的第六年。每年的黄帝文化国际论坛已经不仅仅是学者专家之间的学术交流,更是对先祖优秀文化的深入探究和传承。黄帝文化以其“根文化”的独特姿态吸引着海内外中华儿女。

北京炎帝神农书画院院长王金平是首次参加黄帝文化国际论坛,他表示,当下全球化竞争日益加剧,东、西方文明的交流碰撞更加直接,中华民族要增强世界影响力和话语权,就必须增强文化尤其是传统文化的强大影响力。

“我是搞美术的,我觉得美术是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好形式。” 王金平说,雕塑是美术的重要内容,每次路过黄河游览区,看到炎黄二帝的雕像时,都会佩服其恢弘、大气。

“炎黄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之根、之魂。”王金平说,在中华民族漫长的发展历程中,凡是继承这份珍贵遗产的历史时期,政治、社会和文化就会进步与繁荣。拜祖大典升格为国务院批复、省政府主办以后,国典风范日益彰显,黄帝文化也随之更加详实地展现在炎黄子孙面前。发扬中华民族根文化有利于吸引四方华人前来拜祖,有利于海峡两岸的交流、海外华侨联谊,提升中华民族的凝聚力。

本报记者 刘伟平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