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中原经济区论坛 上一版3  4下一版
工业大市的“旅游觉醒”
树立中原历史文化典型形象
中原崛起必须补齐教育短板
创造人人向往的文化软实力
邦旧命新 发展必须为民惠民
嘉宾纵论文化传承与创新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第二届中原经济区论坛举行高端对话
嘉宾纵论文化传承与创新

本报记者 裴其娟 侯爱敏 王 娟

作为第二届中原经济区论坛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亮点之一——高端对话昨日在郑州国际会展中心轩辕厅精彩开讲。博鳌亚洲论坛国际咨询委员会委员、原外经贸部首席谈判代表、副部长龙永图,中国工业设计协会会长朱焘,瞭望周刊社社长兼总编辑姬斌,河南省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王耀参加对话。

围绕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文化与经济发展的关系,以及如何提升文化软实力,嘉宾们高屋建瓴、畅所欲言,句句真知灼见。智慧的碰撞中,关于中原经济区建设如何在文化传承的基础上实现创新的问题,思路跃然而出,前景豁然明朗。

龙永图认为河南在推动中原经济区建设中方法很对。在中原经济区建设的五大核心战略中,河南首选华夏历史文明的传承和创新这一战略,非常有远见,符合河南发展需要,符合未来经济的发展趋势。中国经济在经过30多年的高速发展后,建立以文化为核心的软实力显得越来越重要,特别是中国超越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后,以文化为核心的软实力如何提升成为一个关键问题。

当前,全世界都在讲普适价值,但更多是西方在讲,西方国家有那么多产品全世界畅销,背后就是文化的支撑。如何让文化渗透到我们的产品中去,渗透到经济发展中去,是当前面临的一个很大课题。中原地区拥有丰厚的文化积淀,是最有资格打造文化精品的地方。河南要致力于把传统文化中的精髓,诸如天人合一、和为贵等等推广出去,努力让中原文化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普适价值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更要成为当代时代精神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朱焘说,中原经济区建设恰逢信息时代,应强调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把工业化与信息化结合发展。加入世贸组织后,中国的经济总量实现了巨大增长,但还存在一些问题,比如说,中国两年前的全国工业产品出口90%为贴牌生产,全国两会上的数据显示,全国科技成果产业化率只有10%,一高一低两个数字说明,现在已到了鼓励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提升经济质量的时候了。必须鼓励像乔布斯这样的人出现,把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和财富。文化传承创新的关键是体制机制,但要有很好的氛围,否则会受到阻碍。在华夏历史文化传承创新方面,一定要处理好传承与创新的关系,要继承好的方面,在继承的基础上重在创新。在文化转化为产业的过程中,一定要高度重视工业设计,这个名词在国内挺新,可德国、日本等国家一直都很重视,希望中原经济区在这方面有新的起步。

姬斌说,中国由大国到强国,重要的一个元素就是文化影响力的增强。而中原经济区是国内40多个经济区中,唯一提出华夏历史文明传承与创新目标的,这本身是一个大的创意,但从创意到创富,需要创新。目前需要理清的是,我们要传承创新什么?要把华夏文明的要素梳理出来,特别是要针对肩负未来30年发展使命的“八零后”。同时要注重华夏文明在国际上的传播和影响力,什么时候“中流”能够取代“韩流”、“日流”,在国际上广泛传播并受到尊重,那时,华夏文明就真正强大了。

王耀认为,传承的关键,一是要把文化遗产保护好。可以依托龙门石窟、安阳殷墟、登封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打造世界文化遗产的研究基地;建设考古历史遗址公园和大遗址保护区;保护好历史名城、名镇、名村和遗产地;保护好非物质文化遗产;依托古城打造历史文化街区,体现城市的发展脉络和特点,成为城市的标志。二是要把中原文化思想挖掘好。要加强对中原文化典籍的研究,推动文化资源的数字化;大力挖掘中原传统思想文化,建立全面系统的文化思想体系;依托根文化,打造中原人民共有的精神家园。而创新则要注重转变文化发展方式,塑造好中原文化精神,为中原经济区建设提供精神动力和文化支持;同时要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加快创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和传播体系,推出一批具有中原特色的文化品牌,满足人民群众的文化精神需要;创新文化的生产方式和表现方式,促进文化、教育、旅游、物流等产业的发展,充分发挥文化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3上一篇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