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版:新闻时评 上一版3  4下一版
“另案处理”不能变为“另案不理”
拆迁必须让黑势力走开
多少医患悲剧属“制度缺陷伤害”
“蓝帽”还是保健食品安全帽吗
孝敬不应仅止于“孝工资”
副市长批水库死鱼天气说“放狗屁”
“最美中学生”体现了人性的光辉
“国考”频泄题挑战民族信用
温州成试验区,民间金融融入主流试航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孝敬不应仅止于“孝工资”

据报道,滨州一公司里,员工除了领工资外,父母也能同时领工资。这家企业每月额外给员工父母发放200元~500元的“孝工资”,截至目前已发放近5000万元。

俗话说,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在被称为未富先老的社会,由于工作节奏的加快,甚至生活成本的高企,让很多人无暇也无雄厚物资来支撑对父母的恪尽孝道。这也是滨州这家公司发放“孝工资”,受到普遍赞誉的原因。但在反思如何尽孝道时,还需搞明白的是,仅仅给予物资扶助还不够。就像曾唱进人们心底的那首歌那样,或许父母更期盼的是子女能“常回家看看”。

无需讳言的是,由于生活方式或观念的差异,代际之间的沟通鸿沟,总现实地存在着。甚或可能因同处一个屋檐下,而生发互相抵牾。但孝敬父母却是不能等的事,就像西谚所说“等待就是失去”,若不及时行孝则可能让人追悔莫及。因为,无论像曾有人提及的“一碗汤的距离”,还是“承欢膝下共享天伦”,孝敬都应选择适合的方式,让父母看到并明白。从这点说,孝敬也像穿鞋,总有一款合适的。

就像自古忠孝难两全的困境那样,现在的年轻人为生活奔波,孝顺即便“心有余”,也可能感到“力不足”。物质的泛化和压迫,早就让人们有工作没生活了。因此,平衡工作和生活的维度,破解尽孝和忙碌的难题,俨然变成无解。有问题想办法,办法总比困难多。只要明了当及时尽孝,我想时间会像海绵里的水,挤挤总会有。因此,像滨州这家公司发“孝工资”至少就是一种尝试。

家家有本难念的经。就我看来,要让父母老有所养,老有所乐,就要培养一种兴趣爱好,创造条件让他们找到属于自己的圈子,让其尽快融入都市生活,这应是子女需要做到且不能拖延的事。孝敬有时并不复杂,关键在于立即动起来。

林小明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