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郑风 上一版3  4下一版
“文房四宝”的别称
《长衫旗袍里的“民国范儿”》
汉代的陶豆
亚亚的诗
暴雨前的草原 彭力 摄影
面对“啃老族”
邹吾今 书法
阳春 我们去踏青
连载
连载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汉代的陶豆

张健莹

这个陶豆包括上边的钮下边的圈足有30厘米高。豆本身的直径近20厘米,造型古拙敦厚。特别说它是汉代的陶豆,是因为豆作为一种食器,古已有之,如同鼎,鬲,敦同为古代食器;尊,斛,觚同为古代饮酒器,它们都曾经是青铜器,只不过随年代变迁制作工艺制作材料不同而略有调整变化。

《说文解字》解释说:“豆,古食肉器也”,据说最早放置肉酱。豆有两部分组成,上方有盘,盘上有环钮;下边有校,上下合在一起,就可做盛器。铜豆在商代还很罕见,至西周形象为浅腹,无盖。春秋时期,出现了腹部带有双环的豆,数量大有增加,做功也日渐精细,有的还错些金银,嵌上红铜做装饰,甚至还装饰着狩猎图像。战国时代的豆,又不一样了,豆的腹部加深。至汉代,就有了图上这样的陶豆了。

青铜制作变成泥陶制作,固然是时代不同了,可是尤其陶食用器,饮酒器,常常令人疑惑,陶器不会渗水吗?而且还有陶器的蒸煮器,能用来盛水蒸煮吗?还是仅仅作为明器用作墓葬呢?

有一日喝茶,我对手中的宜兴紫砂壶忽然解疑释惑了,紫砂壶也是陶器,不是一样用来盛水泡茶吗?转而又想紫砂是特别的细腻的细泥,渗透性特高,才能制成壶,汉代的陶制品未必都用那么好的泥制作。可是,可能就是发现了陶制品的缺憾,所以东汉时期才有绿釉黄釉的出现,后代也才有防水的瓷器呀,宋代竟然有宋瓷,元代竟然出现了元青花瓷器,不仅实用,更是艺术化起来了。

人类的发展就是这样充满无限的创造和无限的可能。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