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郑风 上一版3  4下一版
诗圣杜甫
我的反间谍生涯
阅汉堂记
文史杂谈
扬帆(国画) 于普洁
随笔
新书架
郑地风物
城里风姿(国画) 藏国富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郑地风物

荥阳柿子

郑明驼 王 黎

荥阳柿子久负盛名,栽植广泛,产量较高,据后魏贾思勰所著的《齐民要术》记载:“黄柿出洛渚州,尤以京襄盛之。”(京襄系古郑国的初都,位于荥阳市的市区东南10公里处)由于荥阳地处嵩山与黄河之阴,气候土质宜栽耐旱柿树。境内流传“千年柏、万年槐,老槐树还得问柿伯”的谚语,说明柿树的寿命与溯源都很长。

在荥阳的山岭岗洼之地,毎至夏秋季节,一簇簇一片片的柿树林,间以挂在枝头黄橙橙的水柿、艳如红灯的火罐柿,构成一道道层林尽染的景观。柿子不但味道甜润可口,还有药用价值。《本草求真》记载:“柿霜清肺胃之热,能治咽喉口舌疮痛。霜糖不同于蔗糖,是别具风味、另有特色的一种糖。”荥阳汜水的柿子,还受到慈禧的青睐,有“汜水柿子不纳粮”的记载。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八国联军占领北京,慈禧挟光绪逃到西安,次年8月回銮经过荥阳,因口渴见柿树上红灯笼似的柿子,忙问接驾的知县:“听说荥阳物产丰富,不知这是什么水果。”知县忙答:“是柿子,好吃得很。”示意衙役摘下熟透的烘柿,并拿来准备好的柿饼呈上。慈禧吃后,满口生津,及甜似蜜又顶饥解渴,连连称赞,知县很机灵,见慈禧对柿子这么喜欢,就又讲了明朝皇帝朱元璋年幼饥饿难忍,吃了柿子得以活命,登基后封荥阳柿子树为“傲霜侯”的故事。慈禧听得很开心,当她听到荥阳柿子赋税重的情况后,当即决定免除柿子的赋税。从此荥阳柿子不纳粮,还成了贡品。文学家鲁迅先生在他所著的《华盖集续篇》里,对荥阳霜糖也极为称赞。

历代荥阳人种植柿树,采摘、加工、食用、销售柿子及产品,赖以生存。由于柿树耐旱,又旱涝保收,使这里的人们度过了一个又一个荒灾之年,故有“一年柿子半年粮”之美誉。因此,对柿树栽培亦倍加重视,其产量十分可观。1949年统计,全县柿树60万棵,年产鲜柿1500万公斤,柿饼600万公斤。1947年7月郑州专署公布的数字,当时汜水县(现荥阳市的部分辖区)柿霜糖生产量达到21.2万公斤,数目相当可观。1963年河南省林业学研究所调查报告(存上海图书馆),荥阳共有柿树58.2万株,年产柿果1632万公斤,1966年到1972年鲜柿产量均达1500万公斤。

荥阳柿饼的焙饼、霜糖素负盛名。经烤制后的焙饼,便于运输,新中国成立前,仅汜水县每年经广州、香港销往海外不下百万斤,霜糖也有数十万斤,获利颇丰,闻名马来西亚、新加坡、泰国、越南等地。这些地区的侨胞,视柿饼、霜糖为中药材,故经营柿饼、霜糖的,均为药材商行。1993年,荥阳柿子被评为郑州市十大名产。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