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郑风 上一版3  4下一版
lh23143
lh23149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无标题

郑州最早的消防队

清朝末年,随着京汉、陇海铁路通车,中国两大铁路干线在郑州交会,给这座城市带来了四面八方的旅客和货物,形成了巨大的市场。商业区和居民区相对集中在火车站周围,而且房屋木结构、蓆棚式的建筑及纸糊门窗占多数,因此最怕失火。

民国初,郑州的消防组织最初叫做“水会”。它是民间商办的消防团体。水会的成员则由商铺的学徒和一些小商贩组成。平时各务本业,一旦火警发生,临时由水会召集,穿上特制的“号衣”,赶到现场救火。有的居民看到火警,也纷纷赶到火场传水协助救火。火灭后凭着号衣去领救火费,居民群众参与是无薪酬的。当年水会的消防设备十分简陋,除了挠钩、水桶之类的工具,别无他物,再加上城市根本没有供消防用的水路,只能依靠从就近的水井提水往外传。因此,一遇大火,水会也无能为力,只能任其焚烧。民国5年(1916年)11月9日,《河声日报》曾刊载郑县消息:“车站对面的宏农里(现大同路西口路东)发生一场大火,火势猛烈烧毁了一座蓆棚戏园和附近民居,店铺50多间。造成附近所有商铺停闭多日。车站下沿精华尽在此地,热闹繁华,亦莫过于此。今遭火灾,一日而尽。为从来未有的消息”。可见这场大火之甚,当时的水会没能起到任何作用。

民国6年(1917年)7月,郑县商务会和汴洛铁路稽查公所共同商议,让各铺户每月按生意大小,筹措款额。组织警务消防队,专事灭火。同年10月在南川里(后改为南乔家门)路西15号,联合招募队勇,经过测试挑选,汴洛铁路郑县消防队招收30名,郑县消防队招募50名,并从开封、天津聘人教练水机操作技术。

当年的消防队设备极其简单,仅有一部人推水压机,其余就是挠钩、斧、锯、水桶等,由于没有供消防用的水路,只能依靠附近的水井。一旦火警发生,利用人力将水桶里的水压出。有段时间,消防队还着令商家店铺门前随时储存一桶消防水备用。

郑州随着市场的繁盛,人口增多,火警也多了。1920年以后,消防队为观察火情,开始在小西门南拐角城墙最高点建了一个:“望火台”,专设几名消防队员值班,当时郑州没有高大建筑物和楼房,登高望远,对及时发现火情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一直沿用到解放初。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