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封面 4下一版
社区体会“八字精神”
郑州退休教师发现新渗透定律
南水北调郑州市区段
跨干渠桥下周全开工
要闻简报
自觉遵守党纪国法
“清网英雄”事迹情动中原
南水北调移民安置
郑州接纳18735人
首批百名郑州
优秀技师评出
启动“创森”宣传
知晓率要达九成
市领导调研
政协工作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社区体会“八字精神”

本报记者 袁 勇 党贺喜

金水区凤凰台街道办事处有个英协社区,英协社区有个英协花园艺术家小区,这个小区可是个实打实的藏龙卧虎之地——海连池、王善朴、杨华瑞、王宽、范军、于根艺、白军选……这些河南艺术界的“大腕儿”均在此安家落户。

文人骚客,儒雅时尚。郑州有郑州精神,咱这社区为什么就不能有自己的社区精神呢?这不,他们最近“鼓捣”出一个英协社区“八字精神”——关爱、文化、和谐、平安。简陋的社区办公室成为记者采访的“新闻会客厅”,一番打探,还真真切切感觉到这个“八字精神”并非艺术化,而是活灵活现的生活化,听记者挨个儿说道说道吧——

“火炬手”点亮关爱之灯。在艺术家小区,家庭成员最多的莫过于原郑州市豫剧团团长王宽了。全家9口人:除了夫妻俩,还有6个收养的孤儿,外加22岁的“渐冻人”外孙。这个特殊的大家庭正是王宽德艺双馨的真实写照。王宽的义举是一出“连续剧”,剧情道不完说不尽——从1998年开始,王宽就舒展他那宽阔的胸怀,开始接纳来自故乡淮阳的孤儿。为了养活孤儿,王宽提前告别剧社进入茶社,卖艺挣钱养孩子。问他前后抚养着十几个孩子花了多少钱,他说没统计说不清。最新播报是,14年过去了,他一把屎一把尿拉扯大的孤儿,陆续走向社会,自食其力,有两个争气的孩子已经上大四了。

“火炬”照亮周围,光源可以传递。采访中,王宽却一个劲儿对社区的关爱夸赞不已——“我们家人多事儿多,社区没少给我家送书籍、送粮油,只要是俺老王家的事儿,社区从来是一路绿灯,上门跑腿,从不分节假日。”

文化气息这儿最浓。“近水楼台先得月”,大批大腕落户英协,囤积了催生先进文化的沃土。在英协社区,既有像英协剧院这样的高端场所,又有社区广场这样的“星光大道”。“去年,我们在英协剧院热热闹闹搞了一场庆祝建党90周年演出,像海连池、王宽这样的名家有十来个登台献艺,要是按照市场价匡算,光这些大腕的出场费也得几十万呢。”社区主任关鹏一脸自豪地介绍。而让其他社区“望尘莫及”的是,不管是在高端剧场还是在“星光大道”,这里最不缺的就是艺术总监、艺术指导和大赛评委。这还不算,“近朱者赤”这条常理照样在英协应验了。电影《不是闹着玩的》村长扮演者于根艺对记者说,小区里有个保安喜欢唱歌、演小品、跳街舞,(下转第二版)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