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文娱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惠特尼·休斯顿
死亡案件调查结束
《水姻缘》直指世道人心
辛晓琪带你“遇见快乐”
历史文化名街
缘何几成“风水街”
李阳威胁“杀了我”
寻找身边文化遗产
把人当做“植物”写
杜甫故里景区18日迎宾
lxm2452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把人当做“植物”写
——访河南省作协主席李佩甫
作家李佩甫

■本报记者 秦 华

提起省作协主席李佩甫,很多读者会想到他写的《羊的门》《城的灯》《李氏家族》《城市白皮书》等作品。李佩甫一贯擅长对乡村农民精神的剖析、对官场人物心灵和命运的揭露,近期,作家出版社推出了他的“平原三部曲”终结篇《生命册》,这部酝酿许久的新作有何特色?记者日前采访了李佩甫。

新作直面社会矛盾

在《生命册》中,作者塑造了一个在农村吃百家饭长大的孩子吴志鹏的形象,通过讲述他到城市后的奋斗历程与感触,折射出当代社会发生的巨大变化。

李佩甫说,《生命册》的创作大约用了五六年时间,最早写了几个开头,不满意,废掉了,尔后又到乡下住了一段时间,提笔重写。作为继《羊的门》《城的灯》之后、“平原三部曲”的压卷之作,《生命册》是准备时间最长的一部。

“我在《生命册》中第一次采用第一人称,第一次在叙事上采用了树状的发散结构,在文本意义上也进行了一次探索,书中是回溯式的内心独白,更像是一本自省书。”李佩甫告诉记者,《生命册》直面现实,没有回避当下的矛盾,写到了拆迁、上访等等热点问题。李佩甫表示,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年代里,股市和楼市这两个“市场”把全国人民都卷进去了,所有的人都在欲望的漩涡里挣扎,“物”绑架了“人”。

“人类在物质高速发展的今天,已经到了一个节点上。当我们吃饱饭后,发现面临着新的生态危机,大自然已经是满目疮痍,我们在建设中破坏,在破坏中建设,在建设中继续破坏……以建设为名的这部高速列车已经刹不住了,我们不知道它要把我们带到哪里去,不知道人类应该怎么与大自然融合。”李佩甫忧心忡忡地说,社会生活多元了,自然会走向丰富,可丰富又会导致混乱,这是一个悖论,《生命册》正是他作为一个作家个人化的思考,企图从混沌中走出自己的路来。

中原情结挥之不去

李佩甫的作品有着强烈的中原色彩,“每个作家都有自己的‘领地’,我在中原长大,我热爱这片土地,心中有挥之不去的中原情结。”李佩甫说,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他的写作方向一直着力于“人与土地”的对话,他是把人当做“植物”来写的。

李佩甫说,如果将“平原三部曲”三部长篇相比较的话,《羊的门》写的是客观,诉说了土地的沉重及植物(草)生长的向度;《城的灯》写的是主观,是逃离,是对“灯”的向往;而《生命册》写的则是“树”,是一个人的精神成长史,是土壤的丰富性。三部作品是递进关系,所以《生命册》无论从宽阔度、复杂度、深刻度来说,都是最全面、最具代表性的,是一次关于“平原说”的总结。

提到河南作家群,李佩甫评价说,这个群体不善于炒作,就8个字:埋头写作,不善张扬。就全国来看,河南作家群中,坚持埋头写作的一线作家是最多的,仅在北京的河南籍作家就有十几位,四代同堂,十分可喜。

文学应是社会先导

“中国文学正处在一个网络化、商品化时期,也是全民写作的时期,人人都可以在网上发表自己对生活的见解和认识,强化了文学的多元形态,这本是好事,但是,文学一旦失去了应有的水准和品格,就失去了应有的批判和探索精神,失去了文学语言应有的思想性和想象力,其结果必然是庸俗化的泛滥。”李佩甫一席话,直指当今文学弊病。

“文学本应是先导,是麦田的守望者,可现在文学已被急剧变化的、五光十色的社会生活淹没了。如果我们的文学创作落后于时代,生活比文学更精彩,那么,我们的写作还有什么意义?”李佩甫表示,从某种意义上说,文学是人类生活的参照系,作家应具有理想主义特质,有悲悯之心,创作者要把生活的真实放到自己构想的生活沙盘中,坚守自己的创作理念,这样才能写出好作品。

李佩甫说,接下来,他需要补补气、充充电,下一部作品仍会根植中原,打算在文体上作一些尝试。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