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郑风 上一版3  4下一版
一个背叛日本的日本人
我的反间谍生涯
文苑撷英
周子牛书法
郑州地理
随笔
新书架
商都钟鼓
现代诗坛
风行塬上(国画) 邬 建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随笔

乡间小路

柴清玉

我的童年和少年都是在乡间度过的,对乡间朴实美丽的景色留有深刻的印象。每当我回想起那里的草屋土街、绿树红花、蛙鸣鸟啭……心中就会充满对大自然的感恩之情,对故乡的深切眷恋。

我印象中尤其深刻的,是那一条条弯弯曲曲的乡间小路。我曾是这小路上的行者之一,割草、放羊、上学、寻找在地里忙活的母亲,都离不开这些小路。它穿过村落、穿过田野、越过小河,翻过不高的山头,连接着村与村、户与户、人与人。路面的泥土,虽然凸凹不平,却被踩得瓷瓷实实,但是一下雨,就会变得很泥泞,会粘掉行人的鞋子。这时候,我不忍心弄脏了鞋,会赤脚行走起来,有时还会停下来玩泥巴。乡亲们说,乡间的小路赤脚走才舒服,那是给庄稼人走的路。

我在中学时,读过著名诗人艾青写的《手推车》,至今记忆清晰:

……在冰雪凝冻的日子,

在贫瘠的小村与小村之间

手推车

以单独的轮子

刻画在灰黄土层上的深深的辙迹

穿过广阔的荒漠

从这一条路

到那一条路

庄稼汉推着独轮车,是那时乡村小路上的风景线。

乡间小路总是弯弯曲曲的,像父亲手背皮肤下的静脉血管。那弯曲是随意自然的。这一条路和那一条路,都不是一个模式延伸,各依各的形态,编织着乡村的岁月和农人们对生活的憧憬和向往,时而汇合,时而分离,时而蜿蜒远去,时而曲径通幽。

乡间小路的景色,随着季节的变化而转换。冬春季节,四野苍茫,无遮无拦,小路在绿地毯似的麦田里伸向远方,划出一条条美丽的曲线。后来,杏花开了、桃花开了、梨花开了……五彩缤纷和葱绿的麦田构成了美丽的画卷。夏、秋季节,玉米、高粱,谷子长高了,小路淹没在了密不透风的青纱帐之中,充满魅力与神奇。这时走在小路上,会突然跑出一只野兔,飞起几只斑鸠或不知名的什么鸟,惊得你打个激灵。深秋的收获季节,高粱红、谷穗黄、棉花白……小路两旁又是一幅丰收图景,还不时会传来农人酣畅的笑声和高亢的豫剧声调。

走在乡间的小路上,会有很多趣事和欢乐。上世纪六十年代前期,我在镇里上中学,从家到学校的6里路就是一条弯弯的小路。夏天,小路深深地掩藏在茂密的庄稼丛中,我胆子小不敢一个人走。每逢星期日下午返校时,就会约几个同村同学,背着母亲准备的干粮咸菜一起去上学。一路欢歌一路笑语,有时一个小伙伴提议,大家会放下书包干粮,到与玉米地相邻的西瓜地偷来两个半生不熟的西瓜高兴地啃起来。有时候,还会在路上拣到几个黄面窝头,那是走在前面的同学打闹时掉下的。

村头的小路边,有一个小土地庙,门口有一棵高大的老槐树,村里年纪大的老人说,这棵老槐树有几百年的历史了。村里人都很尊敬它,到土地庙上香后,会在老槐树的枝条上拴上红布条。使老槐树每天都披红挂彩,有一种尊严和神秘。

如今,农村修起了柏油路,乡间小路正在离我们远去,但我却时常怀念它。

乡间小路弯弯曲曲的涵义深刻丰富,这弯弯曲曲,就是我们的先祖一代又一代的生态版本。读懂了“小路”这本“书”,知道世上原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就会成了路;”就会懂得路不会是笔直平坦的,因为有山、有水、有庙、有庄稼……

弯弯的乡间小路,我挂怀的乡间小路!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