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郑风 上一版3  4下一版
赏春赋
(五章)
白云深处(国画) 旷小津
远去的喧嚣
青海西宁北山公园盘山路 王国强 摄影
棉 袄
人·思想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远去的喧嚣

侯发山

阳光明媚,春暖花开,这样的天气最适合踏青郊游,寻古探幽。适逢清明假期,我和安国兄在好友、登封作协主席常松木的陪同下,前往石淙河,去探寻武则天当年宴请群臣的踪迹。松木介绍说,“石淙河摩崖题记” 为河南省最大的摩崖碑刻,“石淙会饮处”也就成为中岳嵩山的名景之一。

石淙河又名平乐涧,她是颍水的一条支流,发源于嵩山东麓的九龙潭。小河在告成东五里处汇聚成潭,两崖石壁高耸,险峻如削,怪古嶙峋多姿,大小别致。涧中有巨石,两崖多洞穴,水击石响,淙淙有声,故名“石淙”。女皇武则天是登临嵩山次数最多的一位皇帝,自然也不会放过这样一个绝佳去处。圣历三年(公元700年)五月,武则天游览中岳时,在石淙河建三阳宫避暑消夏,并大宴群臣。微醺之余,她带头赋出平生唯一一首“七言律诗”《夏日游石淙》,李显、李旦、武三思、狄仁杰、张易之、张昌宗、姚崇、李峤、苏味道、崔融、阎朝隐、徐彦伯、薛曜、杨敬述、沈期、于季子等十六位大臣相继赋出“七言律诗”。并把这十七首诗镌刻在石淙河里一座天然壁立的大崖石上,此崖称“摩崖诗碑”。据此,史称“石淙会饮”。

我的思绪还在历史的天空里驰骋的时候,松木提醒我目的地已到。

车至一处开阔地,下了一个土坡,便是历史上有名的石淙河。出乎意料,石淙河冷清、荒凉得让人窒息,连空气也像是凝固了一般。我不免有些诧异,当前全国各地的旅游事业如日中天,原以为“石淙会饮”这地方必定是游人如织。可眼前的景致,除了河床里突兀数座有点形状的小山或说是怪石外,河水也非常小,更像一条小溪,且是附近一个厂矿排出的废水!如此落寞的景象,让人内心掠过一丝不快。

不过,我最惧人多嘈杂,这份清幽倒合了我的心意,可以安静地追古抚今,也算是一种奢侈的待遇了。

松木不愧是“登封地仙”、“嵩山通”,知识渊博,引经据典,一边走一边给我们讲解石壁上的题字,有“水营山阵”、“天中胜景”、“石淙涧”,等等,这些题字虽然古拙,却均出自历代本地的官宦或名人之手,足见石淙河当年的胜景。而且松木身手敏捷,走到一个怪石跟前,眨眼间,他便手脚并用爬了上去。松木说话幽默风趣,像个顽童,不时让人捧腹大笑。在他的影响下,我的心情渐渐好了起来。河里怪石嶙峋,险峻如削。有的如老翁颔首,有的如雄狮酣睡,有的如苍鹰展翅,有的如卧牛反刍,大小高低有别,姿态形状各异。更绝的是每块巨石上都有大小不一、各种形态的洞,有一个形如鸟巢,松木称之为“情人洞”。随后,他便率先带着爱人和儿子到洞里摆了个造型,留影纪念。在他的鼓动下,我和妻子也不甘寂寞,在洞口“浪漫”了一张。还有一个“悬空石洞”。松木说,如果河水涨起来,潭中鱼儿七月逆水而上,与东来之水迎头相撞(石淙河是由东向西流),往往翻身跃起一米多高;八月便顺水而下,因之有“七上八下”之说。

走在怪石之间,像是在走迷宫。移步换景,景景不同。一行人有的钻洞而过,有的攀山而行。水潭石高出水面三米有余,石顶十余平方米,平整如案。安国兄感慨地说,如果携带酒菜,在此猜拳行令多好。是啊,当年武则天和众臣就是在这块巨石上笙笛歌舞、开怀畅饮、提笔赋诗。可以想象,那时的石淙河清澈见底,水中群鱼战游,可以摇橹喊号,泛舟而行。两岸芳草萋萋,蝉鸣鸟语。河水淙淙,微风吹拂,身似画中景,神似仙境游;三阳宫中繁华影,恍如耳畔缭绕声……一幅君臣游乐宴饮图的景象似乎就在眼前。尽管此时没有淙淙的河水,但还能感觉到那种似幻似真,缭绕如梦中仙游的感觉,让人忘却身是景中客、心被凡尘累的尴尬。

石淙摩崖诗碑依崖就势,削面题刻,大书法家薛曜书写。该崖高约十米,诗文在崖壁中间,诗碑高约三米,宽约两米。因碑下临水,为方便刻石题字,当年曾在碑底的石壁上凿洞搭架,今有洞迹两眼;因碑版裸露,为躲避雪雨阳光,当年曾在碑顶的石壁上穿木搭棚,今存洞迹十一眼。碑文上下三层,竖刻,自右向左横列齐整,最前是武则天的《夏日游石淙序》:“三山十洞光玄录,玉峤金銮镇紫薇。 均露均霜标胜壤,交风交雨到皇畿。万仞高崖藏日色,千寻幽洞浴云间。且驻欢宴赏仁智,雕鞍薄晚杂尘飞。”其后排列的是十六位宰臣的《侍游应制》诗,以不同形式的诗风表达了对武则天大宴群臣的感激之情。

武则天在宫廷的复杂斗争中步步为营地走过了一代帝王所走过的荣耀和辉煌,也经历了人生的成功和失败,悲哀和无奈。她以独有的人格魅力和智慧,使大唐进入了一段历史的辉煌盛世。一千三百多年了,十七首“七言律诗”还有着鲜活的生命,还伫立在石淙河上。透过“摩崖诗碑”,武则天那独有的人格魅力,跃然在我们的眼前。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