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版:新郑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简明新闻
掀起新一轮抓项目促发展热潮
街头游园换新颜 魅力新郑展风采
新郑“城市精神”出炉:
厚德自强 传承创新
全国“投资环境
十佳城市”新郑上榜
新郑创建全国社会管理
创新示范城市打响总攻战役
新郑农民人均纯收入破万元
新郑市丹江口库区
移民工作获郑州市表彰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新郑农民人均纯收入破万元

本报讯(记者 孙瑞)近日,记者从新郑市相关部门获悉,2011年新郑市农民人均纯收入首次突破万元,达到1.13万元,增长19.9%,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进一步缩小,工资性收入和家庭经营性收入成为新郑市农民增收的主要来源。

农民持续增收,县域经济综合实力、基本竞争力不断增强是重要原因。经济总量快速攀升为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转移就业提供了良好的宏观环境,刺激了农民从事二、三产业的积极性,带动二、三产业的收入。据统计,2011年,新郑市地区生产总值达到439.6亿元,财政总收入达到53.2亿元。全年新招项目80个,总投资307亿元,亿元以上项目48个,其中10亿元以上项目10个,招商引资到位资金69.3亿元。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综合排序位居全省第三。

“三农”扶持政策是稳定农民收入增长的主要保障。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养老保险政策的出台完善,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的免除,以及粮食直补、综合补贴新政策相继出台,使新郑市农民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实惠。2011年,全市共完成农机购置补贴资金1100余万元,完成全市良种补贴、粮食直补和综合补贴5300余万元,退耕还林补贴530余万元,农村义务教育补贴390余万元。

同时,非农产业的发展为新郑农民增收拓展了更大空间。生物医药化工、食品烟草、纺织服装等特色经济进一步壮大,规模企业队伍不断增加,大量遍布城乡的中小企业、规模企业吸引了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

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蓬勃发展,农业龙头企业的不断发展壮大,在农民生产经营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目前,新郑全市注册登记的农民专业合作社达187家,覆盖12个乡镇204个村,成员总数达15963户,带动一般农户19930户,生产基地面积达29620亩,养殖总规模达1783.6万头(只),成员出资总额达15561万元,年购销总额达3.2亿多元。农业龙头企业总资产达到160亿元,2011年总产值达到186亿元,带动农户12万户,累计带动农户达到24万户,农产品年出口创汇额突破1000万美元,有力地带动了产业发展,促进了农民增收。

特色农业、效益农业使新郑的土地生机勃发、硕果累累。在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观沟君源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好想你红枣科技示范园区、观光旅游生态村泰山村、龙裕山庄大樱桃采摘观光园等农业特色新颖、生态环境良好、休闲功能齐全的观光休闲园区,正在使新郑成为都市居民观光休闲、餐饮住宿、寓教于乐的好去处,实现了农业功能不断拓展,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经济效益不断提升。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