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版:新郑综合 上一版3
遗失声明
创新社会管理 推进法律援助便民服务
能繁母猪补贴开始发放
新郑一合作社晋升“国家级”
土地流转 转出一片新天地
启动土地专项治理
xzscsjs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打造一小时法律援助网络,实现法律援助“全覆盖”
创新社会管理 推进法律援助便民服务
强化队伍建设,提升业务素质和服务水平

本报记者 刘冬 高凯 实习生 王远洋 通讯员 王军现

“法律援助暖人心,一心为咱农民工”、“公正高效,排忧解难”……新郑市法律援助接待大厅挂满了各种各样的锦旗。

近年来,法律援助中心着眼于服务保障和改善民生大局,积极开展“发扬传统、坚定信念、执法为民”主题实践教育活动,大力推进法律援助应援尽援工作, 转变服务理念,增强群众意识,提高办案效率,切实维护了困难群众的合法权益。

去年以来,仅农民工法律援助案件就办理了98件,为务工人员讨回损失40.3万元。而在这一串朴实的数字背后,反映了新机制下新郑市法律援助为民服务、创先争优的理念。

推进社会管理创新,要不断深化法律援助机制体制创新。近年来,新郑市法律援助中心积极改善接待条件,完善窗口服务功能,方便群众来电来访,在全市15个乡镇(街道办事处)、2个律师事务所设立了法律援助受理点,在全市320多个行政村、社区建立了法律援助联络员,并在这些行政村、社区公布了援助律师的姓名、联系电话,将法律援助工作任务落实到人,形成了市、乡、村三级法律援助服务网络,让群众一小时内就能够找到法律援助组织。

三级网络之间推行受理点受理或转交申请、联络点联系申请、有关部门引导申请等多种申请形式,在法律规定范围内尽可能简化审批程序,缩短审批期限,困难群众申请法律援助更加方便快捷,法律援助受理审查工作更加简便高效。

围绕困难群众不断增加的法律援助需求,法律援助中心还积极探索法律援助扩展工作,主动介入刑事案件,为尚未聘请辩护人的当事人提供法律援助。同时及时地将农村土地承包纠纷、房屋拆迁引起的财产损害赔偿纠纷、交通事故人身损害赔偿纠纷、医疗纠纷、产品质量损害赔偿纠纷等与民生问题紧密相关的事项纳入法律援助范围。

打造一小时法律援助网络,实施法律援助“全覆盖”,架起了政府和群众之间的“连心桥”,为弱势群体撑起一把“保护伞”。

创新法律援助举措,一切为了困难群众

近年来,农民工讨薪成为普遍关注的社会问题,如何消除这一顽疾,成为考量法律援助工作为民服务的重要标准。

为此,法律援助中心在实践中创新为农民工维权讨薪新模式,积极会同有关部门,运用协商协调的方法整合各种社会力量,建立起了与工会、工商、劳动仲裁、法院等部门之间快捷、通畅、高效的协调联动机制。

在社会管理创新工作中,法律援助中心积极适应困难群众的新要求、新期待,在提供服务中更加注重质量优化、效率提高和品质提升。积极设立“青少年法律援助顾问团”和“青少年维权岗”,实施未成年犯罪嫌疑人捕前法律援助机制,最大程度地减少青少年的“染缸效应”;推行点援制,建立法律援助律师档案库,供受援人选择确定案件承办人;建立咨询、代书、调解、仲裁、诉讼等多种援助形式并用的纠纷解决机制,推行诉前、庭前调解和简单案件在基层非诉讼调解的服务模式;在化解矛盾纠纷时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在援助中心接待大厅设立心理辅助咨询服务,利用法律、心理、社会学教育背景社会工作者的专业知识提供多方面服务,努力实现最佳纠纷解决效果;加强质量管理,制定案件质量评估标准,出台办案程序规则,实行案件办理动态监控,法律援助服务质量不断提高。

推进社会管理创新,需要不断提高法律援助工作人员的整体业务素质与服务水平。为此,新郑市法律援助中心积极建立以律师为主体,法律援助工作人员为骨干,法律援助志愿者为补充的法律援助工作者队伍,努力打造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通、作风优良、执法公正的高素质人才队伍,为困难群众提供优质高效的法律援助服务。

该法律援助中心现有专职法律援助律师4人,社会律师、法律服务工作者50多人。为提升法律援助人员整体素质和服务水平,法律援助中心积极组织法律援助工作人员参加业务培训,采用集中授课、党课专题、演讲辩论、案例研讨等方式,组织学习党的政策文件、新颁布的法律法规及法律援助业务知识。目前,已举行培训20余次,培训人员200余人次。通过业务培训,进一步提高了法律援助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和服务水平。

新郑市法律援助中心在为民服务中创新社会管理,在社会管理中更加注重为民服务,把法律援助工作作为贯彻落实新郑市委、市政府民生工程、社会管理创新工作的重要内容部署推进,法律援助事业成为了帮扶困难群众、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和谐的“民心工程”。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