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封面 4下一版
3月商住房销量同比增八成
大学南路生态廊道
初露芳容
千余科技项目享受
税前加计扣除优惠
生态廊道啥模样
看看断面规划图
上街建立“三分六定”网格化管理新机制
中牟创新管理村级政权产生“四大效应”
我市招商引资和对外
贸易工作双获省先进
人大代表视察
文化建设工作
我省普通公路收费拟逐步取消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上街建立“三分六定”网格化管理新机制
中牟创新管理村级政权产生“四大效应”

上街建立“三分六定”网格化管理新机制

中牟创新管理村级政权产生“四大效应”

本报讯(记者 朱华 通讯员 唐宁)长期没有物业管理的家属院成立了业主管理委员会;农村绿化建设、日光温室、休闲观光项目等相继开工……自“坚持依靠群众、推进工作落实”长效机制启动以来,上街区共梳理153项临时任务、134项中心任务、207项长期任务,全区群众工作队共走访群众8437人,排查问题287条,建立了解决问题台账,提出解决建议168条。

上街区在“坚持依靠群众、推进工作落实”长效机制工作中,建立了“长期、对口、分片”联系帮扶机制,每名县处级领导干部建立一个联系点,实现县处级领导、区直单位、镇(办)三级干部向基层辐射的工作格局,派驻53个群众工作队1088名队员入驻村(社区),实现了群众工作队全区行政村(社区)全覆盖。推出“三分之二”工作法:即,区直各部门、各单位主要负责同志每年要用三分之二时间和精力调查研究群众工作;领导班子每年要有三分之二成员带队深入村(社区);机关干部每年要有三分之二人员参与驻村(社区)工作。坚持“五到位五结合”,强力推动群众工作深入开展。“五到位”,即领导到位、理解到位、部署到位、宣传到位、融入到位。“五结合”,即结合中心工作,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结合“五联三创”工作,推进基层组织建设;结合标准化社区建设,推进社会管理提升;结合信访矛盾化解,推进矛盾源头治理;结合生产隐患消除,推进安全责任落实。

在派驻群众工作队工作中,工作队员帮助所联系村(社区)建立新的工作运行机制和管理平台、参与所联系村(社区)相关工作,帮助基层制定经济社会中长期发展规划,督促相关职能部门依法履行职责。上街区农委群众工作队入驻石咀村后,根据村地理环境优势,建成8个日光温室,发展鲜切花卉产业;积极争取各级资金,发展休闲观光项目、建设地坑式垃圾池、生态廊道等。

按照“全覆盖、无缝隙、重落实、促发展”的要求,构建“三分六定”条块融合网格化管理机制,实现政府工作重心下移、管理下放、人员下沉、资源下用。聂寨村是个城中村,三产服务业是该村主力军,商务局工作队入驻后,带着该局职能部门下基层,充分发挥三级网格作用,协助该村聂寨商务中心的开发建设和招商引资工作。目前,聂寨商务中心工程主体即将竣工,并与河南弘嘉公司签订了承租协议。

据了解,上街区将镇(办)、村(社区)、村民小组分为三级网格,分区包片,在网格中明确了网格长,分层分区建立责任区,制定三级网格的具体职责,根据不同职责进行管理、考核。实行领导定点、全员定责、监督定位、排查定期、落实定时、奖惩定量。上街区负责人告诉记者:“上街区建立‘坚持依靠群众,推进工作落实’长效机制,深入开展群众工作按照网格管理、条块融合、差异职责、上下联动的原则,探索建立基层群众工作推进新机制,切实形成‘人往基层走、物往基层用、钱往基层花、权往基层放、劲往基层使’的良好局面。”

本报讯(记者 卢文军 通讯员 王玉成 张效强)“今年,我们将对考上一本、二本的高中生分别奖励2000元、1000元,对70岁以上老人每年生活补助200元……”昨日,在中牟县青年路街道西街村村委会,这个富裕村的“当家人”陈松林说出了今年县乡两级抓村之后的“12个为民计划”。

对于中牟县村级政权建设创先争优创新管理的认识,陈松林有着很深的体会,他说:“全县418个行政村每季度评优评差,压力比以往更大了,干事创业的劲头更足了!”

农村是社会的最基层,抓基层打基础就要狠抓村一级。如何把村抓好?中牟县趟出一条新路子:围绕重点工作实行对村组干部的绩效考核、评优评差;强化村组干部考评奖惩;推行农村家庭联户代表制度;推行“阳光村务网”管理制度,并且推动了县直单位在为民服务上创先争优、乡(镇、街道)在社会管理上创先争优、村组干部在重点工作上创先争优。

如今,中牟县通过县乡两级抓村,激活了农村细胞,加强了基层组织,良好的效应正积极呈现。

杠杆效应。县财政对农村投入撬动了社会投入,不断做大民生福利大蛋糕,刺激了消费,带动了投资,收到了“四两拨千斤”的杠杆效应。县财政每年投入1亿元用于现代农业建设,引来了数十家国内一流涉农企业入驻,每年投入上百亿元;县财政拿出1000万元对“中心镇”进行规划,引来了数十家规模房地产企业入驻。

鲶鱼效应。通过实行农村干部绩效考核评优评差,将缺乏生机的农村、四平八稳的“太平官”给搅动起来,评出了压力、动力、活力,改变了“村民散、干部懒、组织软”的不良现象,全县上下形成了“干好干坏不一样、浑浑噩噩行不通”和“想干事、会干事、干成事”积极向上的社会风气,在全县上下营造了 “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

短板效应。弥补了农村管理不民主的“短板”。实行家庭联户代表制度,完善了基层民主自治办法,创新了农村社会管理,夯实了党的执政基础;弥补了村民诉求渠道不畅通的“短板”。阳光村务实行两个月来,各基层党组织通过网络承诺事项1万余件,解决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500余件,实现了听民声、解民忧、得民心的效果,融洽了党群干群关系,弥补了农村投入不足的“短板”。通过加大县级投入,改变了原来经济欠发达村有集体无经济、想干事无实力的困境。

聚合效应。中牟县把两级抓村系列制度作为组合拳,在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方面融会贯通,综合运用,形成了良好的聚合效应,收到了“1+1”大于2的效果:组织强了。推动了党在农村各项方针政策的落实,进一步发挥了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今年村级组织换届全部一次性顺利完成;农民富了。2011年,中牟县农民人均纯收入10216元,同比增长20%,农民生活质量稳步提高,农村发展了。如今,一切工作围绕农村、一切工作服务农村已成为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的自觉行动,一大批省、市重点项目入驻中牟,都市农业、现代水城风生水起,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