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版:新闻时评 上一版3  4下一版
烟雾弹
低保金不能成为
权力工具
“孔融让梨我不让”的 真诚更发人深省
“坑爹扶贫”背后的
“项目病”和“低保病”
“分类改革”
需厘清权力市场边界
毒胶囊事件
药监局更须向公众道歉
为政不移公仆之心
收费路节日免费体现政策善意
修正“时间就是金钱”观念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孔融让梨我不让”的 真诚更发人深省

在小学一年级语文考试中,上海一名小学生在回答“如果你是孔融,你会怎么做?”题目时称“我不会让梨”,被老师打了大大的叉。该名学生表示,4岁的孔融不会这样做,才这样写答案,并坚信没有答错。网友认为,“言之有理”就算对,说出自己的心里话更不能算错。(《东方网》4月19日)

“孔融让梨我不让”被判错,这样一则微博引起了舆论强烈的关注。笔者注意到,由此再次引发了教育僵化和压制学生天性的批评潮水——孩子说真话,何错之有?

作为一道语文考题,“如果你是孔融,你会怎么做?”的命题本身就注定着答案的多元化,教育管理者在命题的同时就应该考虑到当前学生开放活跃的思维认知,采取灵活的评判标准,兼顾不同孩子的不同表达,甚至要宽容少数孩子的个性鲜明。这样的事情从一个侧面折射出教育模式因循守旧、不会变通的弊端一面。但也不必过度阐释、上纲上线。

与“孔融让梨我不让”的对与错或者是与非相比,我更关心这个孩子的貌似稚嫩实则非常成熟的价值观:“我问:你为啥写‘我不会让梨?’他答:我认为4岁的孔融不会这样做的。我问:为什么呢?他答:因为他只有4岁。”老师在讲授“孔融让梨”的课文时,肯定做了详细的解释和正面道德精神的引导,而一名一年级的小学生为什么会怀疑老师的“引导”、同时反过来坚定不移地认为“4岁的孔融不会让梨”呢?

有网友将之称为弥足珍贵的独立判断力,说这样的孩子不是太多而是太少了。诚然如此。质疑老师、质疑课本乃至质疑教育体制,都不该是洪水猛兽,应该保护和尊重学生的质疑精神。只不过,“孔融让梨我不让”从始至终都与质疑无关,反倒更像是一种根深蒂固的思维定势。在我看来,如果这段对话不是这位家长的编造,那么,与其说“孔融让梨我不让”基于教育叛逆,不如说是现实价值和成人价值观对于孩子的渗透力量无比的强大——无论是身边的成人行为活教材,还是各种“不需要让梨”的家庭环境,耳濡目染之下才导致了这般的认知逻辑。

事实上,我们随地乱扔烟头,学校教育孩子要注意公共卫生;我们热衷于猎奇窥私,学校提倡孩子“绿色生活”;我们自私和狭隘、缺乏宽容和信任精神,老师要孩子们从小团结友爱谦恭礼让……成人社会的欲望放纵毫不顾忌孩子的成长,为正在改革发展中的教育带来了巨大的困境——“孔融让梨我不让”的真诚更发人深省。 陈一舟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