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经济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
有关税前扣除政策明确
高新区地税局
规范建安税收
税务员上门送政策
拉面店免税数万元
敦睦路走来
千亿级服装集散地
“双零楼”里话节能
我市下周开展
旅游市场检查
郑州舟山加强
鱿鱼产销合作
抢生龙宝宝
火了月子房
宇通客车
首季销量过万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敦睦路走来
千亿级服装集散地
之 郑州特色街区 新调查 火车站服装圈

敦睦路走来

千亿级服装集散地

本报记者 杨玉玺 成燕 文 李焱 图

开栏的话

如果说商贸是郑州这座城市的深厚底蕴和特质,特色街区则是商城郑州的发展生力军和靓丽风景线。特色街区的诞生、发展与时代同频,演绎着一个个动人的商海故事,也记录了商城郑州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风雨变迁。在方便着市民生产生活的同时,也历练和提升着商城郑州的内部生长性和对外的影响力、辐射力和带动力。本报即日起推出系列报道——“郑州特色街区新调查”,用记者独特的视角、深入的调查和朴实的语言,与市民一道重新发现、审视我们身边的特色街区。

核心提示

在老郑州人记忆深处,有一条耳熟能详的老街——敦睦路。

30多年前,这里就是河南最有名的服装一条街,那扛张门板或钢丝床支起地摊,拴根竹竿挂上衣服高声叫卖的一幕幕场景,定格为计划经济逐步向市场经济过渡的生动特写。

以敦睦路为发源地,如今,银基商贸城、锦荣商贸城、世贸商城、钱塘衣城等近20家批发市场扎堆在火车站附近两平方公里,聚集商户超过3万家,年交易额上千亿,跃入中国三大服装集散地。

春暖花开时节,记者走进这个名扬全国的商业特色街区,探寻这个财富高地的前世今生。

1

那条路那些人

上世纪70年代末,家住陇海路的年轻人金全福,常从敦睦路倒腾衣服到火车站地下商场卖,就此与服装结下了不解之缘。30多年后,身为市工商联服装商会会长的他,已在全省拥有100多家服装销售连锁店。“服装、敦睦路、火车站商圈”这些挥之不去的关键词成为他脑海中最难忘的记忆。

4月的一天,站在陇海大厦8楼俯瞰火车站商圈,金全福向记者指着老敦睦路的准确位置。尽管记者也是老郑州人,但看着不远处密密麻麻的服装批发市场,竟找不到儿时常逛的那个狭长老街了。“随着银基商贸城等大型服装批发市场扩建,敦睦路400多米长的街道早被淹没了。从地摊式叫卖到现代服装物流批发中心,火车站服装商圈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金全福深有感触地说。敦睦路的淹没,恰恰是这个传统特色街区涅槃重生的标志。

28年前,市民连超住在离敦睦路几百米的德化街,因父母退休后没事干,他们就在敦睦路摆起服装摊。连超的经历是当时最早一批服装个体户的缩影。在改革开放初期,摆摊做生意一度是不务正业的代名词。多位老商户告诉记者,敦睦路服装市场之所以兴盛,源于其离火车站和长途汽车站很近,交通优势助推了服装物流。当时,商户们一大早从附近小街小巷推着小车过来,拉起几根绳子,撑个小竹竿,挂上从广东等地批发来的衣服开始叫卖。随着服装交易量的扩大,小推车变成铁皮柜台,后来又搭起了雨棚,商户数量也不断增多。

这种原始的服装批零雏形,就像武汉的汉正街,永远镌刻在商贸城的斑驳记忆中。

可以说,正是那批在改革开放初期最早推着小推车在敦睦路上叫卖的个体户,把来自广州、上海等地的蝙蝠衫、巴拿马裤等打下时代烙印的新潮服饰带到郑州,直接带动了西一街、火车站商圈等特色街区的繁荣,乃至推动着郑州大商贸、大物流的进程。

2

那个圈那些事

进入上世纪90年代,敦睦路已成为郑州人买中低档服装的首选地。拥挤的摊位和散兵游勇的经营格局,让该市场面临经营环境简陋、零星进货成本偏高、服装档次偏低等多重发展忧患。瞅准郑州优越的交通区位和商品集散优势,有眼光的开发商开始探索楼宇式批发市场模式。

银基商贸城就在此时横空出世。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1994年9月18日,建筑面积2万平方米的郑州银基临建一期市场开业. 一间12平方米的商铺,转让价格高得惊人:一间商铺三年使用权的转让价高达30多万元。临建市场的成功运作,让银基人更加坚信“只有专业化经营,才能形成特色”。

按照滚动发展模式,1995年银基商贸城一期商场开业,短短一周就被来自武汉、广州等地的厂商抢租一空。1996年和2001年,银基相继开发二期、三期商场,经营面积32万平方米,开创服装业“大进大出”经营格局。“以配送为主,批发为辅,带动零售”的银基模式成为火车站服装商圈的孵化器。

短短几年间,以银基商贸城为核心,锦荣商贸城、世贸商城、钱塘衣城等一大批服装批发市场风起云涌。目前,仅银基商贸城就拥有来自全国各地的服装总经销、总代理4000家,经营着近万个服装品牌。很多国内知名品牌都在银基设立总经销和专卖店。世界名牌“波司登”在银基设立了全国最大的旗舰店,自2005年开业以来年销售额稳居全国第一。

在服装流通业空前繁荣的倒逼效应下,郑州服装制造业一路高歌猛进。市服装协会会长秦自成骄傲地说,在火车站服装商圈带动下,郑州已成为全国最大的女裤生产、加工、流通基地和全国重要的男裤生产基地,“领秀·梦舒雅”、“渡森”、“娅丽达”、“太可思”先后荣获“中国驰名商标”。

3

那张图那个梦

每当清晨,摩肩接踵的商贩们背着大包小包前来批发货物,热闹的场面成为郑州独特的风景。

经过数十年发展,火车站服装商圈形成了错位经营格局:银基商贸城拉高经营坐标,向中高端精品服饰迈进;世贸商城和锦荣商贸城侧重本土品牌自产自销;天荣服装城突出牛仔服经营,金成市场以童装为特色,恒泰市场男装特色明显。

与繁荣的实体店铺共生的,还有润物细无声的网络批发模式。

一些成长起来的大批发商,正在实践着“电子商务+网上展示+物流配送”现代营销模式。银基商贸城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该企业正在积极探索适合自身特点的网上营销方式,一个大型电子商务平台正在组建,不久,该平台会给消费者带来全新体验。

时光荏苒,物竞天择。经过数十年发展,这个老服装商圈也面临着许多困惑。

据市工商联服装商会统计,该商圈现有商户3万多家,从业人员15万人,年交易额千亿元,商贸流通与服装加工生产相互促进,催生了一大批优势服装企业,但进一步发展的瓶颈也日益凸显。该商会会长金全福分析说,火车站附近有服装物流企业267家,日均车流量达2万辆,电动车、自行车日均流量超4万辆,日均客流量达100万人次。受交通拥堵、场地狭小、消防安全等因素影响,服装企业发展空间大受制约。他认为,火车站服装商圈已难以满足郑州服装业加快发展的需要。要实现打造“中国裤业之都”梦想,急需寻求一个新的集服装创意、品牌展示、新闻发布、电子商务、物流配送于一体的总部型综合商务园。

多位资深业内人士认为,随着现代物流体系的完善,传统实体店铺经营模式势必要和网络营销和现代物流配送相结合,政府应鼓励具备一定规模、有新发展思路的批发商逐步外迁,不仅有利于解决火车站地区的交通拥挤,也将为构筑现代服装物流配送体系打下良好基础。

朝着“打造中国裤业之都”的梦想,火车站服装商圈能否再次超越自我跃上新高?我们拭目以待!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