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郑风 上一版3  4下一版
晚晴集
赵坡与赵坡新村
《汉品01:古建筑七面体》
认识自己
中原一支笔
专业与业余
lh2467
lh2462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中原一支笔
——记黄居正

康 群

书法是中华民族文化核心之一。1958年我被分配到郑州,郑州商店的招牌字号多是唐玉润所书,后来,我在市委宣传部和郑州晚报工作,才知道郑州还有不少一流书法家。

80年代,我回福建老家,看我侄子家中挂了四幅出版社印的黄居正写的书屏,又参观几次书画展,才知道黄居正确是当代中华书法艺术一枝笔。

黄居正的书法贵在创新。他的字,从笔画、字形、整体结构到意境,似乎脱胎于隶书,隶书被公认为最基本书写字体。隶书与楷书同时出现。我记得在上海复旦时常到留英艺术家吴蠡甫教授家求教,有一次,他拿出一本字帖,翻开问我:“你看这样多字,哪一个最好?”我指了一个比较秀气的说:“这最好!”他说“不”,还指了一个显得笨拙的字说:“这最好!写字有一个由拙到工,再由工到拙的过程,最后的‘拙’才是书法内涵的最高境界。”黄居正书法的“古称”就是线如强弓硬矢,点如悬崖危石,勾如鸿鹄延颈胁翼,疏密相间,轻重和谐,出神入化,达到上品的境界。

“书画同源”是艺术界的共识,黄居正是国家一级书画家,他致力于汉代杨雄关于“书为心画”的探索,进行“书画合一”的试验,如他写的“梅花”、“荷”等等就是一种,当然这只是初步的窥测与创新。

书法是一个人文化诸多方面的体现,清人刘熙载说:“书,如人也。如其学,如其才,如其志,总之如其人。”黄老的书法就是他的学问、才华、意志、志向的综合表现。他祖籍陕西华县的朴实农民家庭,小时,用一斗麦子换来一本于右任的字帖,勤学苦练,后兼及其他法帖,如泰山的“金刚经”、“郑文公碑”、秦岺的“石门铭”等,正如唐代孙过庭说:性格爽直倔强,作品也显得挺拔坚硬。所以黄老的书法还像晋代陆机“平复贴”墨迹,近代如丰子恺书法,加上他就学于“西北艺术学院”,博学多识,毕业后,很快显露其才华,长期任郑州书画院院长,不仅在本省各地、太原、深圳举办画展,还与外省画家搞联展,请名流来郑州交流,为中原文化崛起做出重大贡献。

黄老是德艺双馨的名家,他的书画不是单纯为赚钱,只是“多做事,少索取”,一生“为人作嫁衣”,主张“藏书于民”,有求字,不论认识不认识尽量满足,春节则下乡为群众写春联,凡公益事业热心参与,回报社会,而他自己生活俭朴,穿不求名牌,吃不讲奢侈,可敬可佩!

1998年他累倒了,半年中动了两次大手术,他坚持与癌魔做斗,至今依然挥毫泼墨。黄老的作品,写毛主席七律“长征”,收藏于毛主席纪念堂,并编入“中国古今书画选”,参加“国际佛教书画展”,“东方国际名家书画展”,应邀到日本、新加坡、香港、台湾与书法家交流经验。宋任穷希望他的作品“在弘扬祖国民族文化、发展书画艺术方面做出更大贡献”。香港亚洲文化企业有限公司老总熊达评价他的书法“刚劲古朴、堪称上品”,全国、省、市电视台及部分报刊均刊文为之推介。

“我的书画艺术是党和人民培养的,我一直不把它看成是自己的私有财产,只要你希望,我就愿意手把手地教你。”这是黄老的心灵自白,令人铭记的名言。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