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快速京广 贯通南北 上一版3  4下一版
多方合力共铸城建丰碑
京广快速路建设历程
细数京广快速路十大创新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细数京广快速路十大创新
(二)中心城区立交形成环岛(三)北段高架加装隔音墙(四)小街口设有便民天桥(五)重要节点疏散遵循原则(六)首次使用隧道内匝道(七)隧道内设先进防控设施(八)多处设计体现节能环保(九)首次大规模采用高架形式(十)沿途水电气暖统一布线
上下两路,加大了车辆通行能力。
先进的控制系统,对隧道内的通风、消防、温度等设施实现全自动监控。
隧道内设立的应急安全门。

本报记者 成 燕 裴其娟 黄永东 文 许大桥 图

京广快速路昨日开通。这条上“天”入“地”的穿城巨龙身上装点着哪些亮点?道路设计怎么体现以人为本?建设施工有哪些独到之处?环保和节能理念如何体现?昨日,本报记者采访各有关方面人士,为您一一展现这条快速路上的精彩亮点。

京广快速路南端共有3段下穿隧道,总长4363米;北端全部为高架桥,全长7200米。这是郑州城建历史上一次性建成的最长隧道和高架桥。整条路从设计到施工以及功能方面展现出十大新亮点。

(一)快速疏散火车站西出口客流

郑州最大的拥堵点是火车站,汇集了大量的人流、货流、车流。过去大家习惯了东边一个出站口,后来向西开一个出口,于是有了“一桥一路一站”工程,即解放路立交、京广路扩宽和西出口站工程。但西出站口开通后,车流客流仍窝在那里,不能快速分散。因此后来决心修建南北直通的快速路。预计,快速通道能有效解决西出口客流快速疏散问题,

(二)中心城区立交形成环岛

京广快速路跨金水路立交、解放路立交,和河医立交形成了罕见的中心城区立交环岛。过去,从中心区域附近出发的东西向车流,无论最终目的地是向南还是向北,在大石桥、高阳桥、河医立交一线都没有其他选择的。现在京广快速路在两个立交处都设置了往南北方向上桥的匝道,从而能分流许多被迫走此线路的车辆,将有效减轻医学院、金水路方向的交通压力。

(三)北段高架加装隔音墙

京广快速采取北段高架、南段隧道设计,其原因为何?这是根据现实条件决定的。两者各有优点,高架桥占地少、成本低于隧道,但高架桥破坏景观、噪声比较大。南段隧道,主要是因为火车站西出口处是一个广场,出站旅客眼前不适宜横亘一个障碍物。采取下穿隧道形式,就保证了广场前方的视野开阔,同时能有效利用地上平面,增加通行量。北段采取高架形式,主要是道路规划红线较窄,不适合开挖隧道施工。为减少噪声,在高架桥上还加装了隔音墙。

(四)小街口设有便民天桥

京广快速南段并不是全程隧道,还包括一些地面通行路段,在这些路段中间,快速车道使用花坛或隔离栏分开。由于这些地段相交的小路口仍有不少行人习惯直接穿行马路,从方便行人通过和安全的角度考虑,设计方在隧道出口处、行人流量较大的路口设置了5座人行天桥和一条地下人行通道。5座天桥分别位于政通路、保全街、永安街、康复前街和康复后街与京广快速路的接口位置,人行地下通道位于西出站口下面。

(五)重要节点疏散遵循原则

京广快速路整体设计原则是让出市区的车走得快一些,入市区的慢一些,从而减少进市车流,缓解中心城区拥堵。

火车站西出口附近原则上要快速疏散客流,地面设计了8条车道、地下设计6条车道,比原先4条车道多出10条,目的是增加通过能力。金水路与快速路交叉点,原则是上桥为主、下桥为辅。这是为了减轻金水路上的通行压力。设计前的统计表明,此处是京广快速路全程所经路口中最拥堵的地段,每小时通行小客车数达9297辆。北三环与京广快速路立交桥处,南向西和西向南方向没有设置匝道,是因为这个方向的车辆走西三环沿建设路、中原路方向进出市区更加省力。

(六)首次使用隧道内匝道

京广快速路三段隧道之一的京广北路隧道(中原路至永安街)在省内首次使用了隧道内分流匝道,即车辆在隧道内可以选择车道前往不同区域。比如自南向北行驶车辆在隧道内就可选择是右拐去中原路方向,还是直行去建设路方向,市民驶入时需多加留意。相当于在地下建构了一个小型立交系统,进入隧道的车辆无需调头。此外,隧道内部还配备了一氧化碳感应设备,如果尾气浓度超标,隧道风机就会自行启动排风。

(七)隧道内设先进防控设施

隧道设置了统一的监控中心,安装了80多个摄像头,隧道入口、出口、内部实现无盲点覆盖。摄像采用630线高清探头,能精细显示车辆尾牌号。隧道的每个入口处均设置了信号灯和可变显示屏,能第一时间显示隧道内车道发生的拥堵或事故情况。隧道顶部采用了先进的光纤光栅火灾探测器,每隔5米左右都有一个感应器,一旦发生火灾事故,就会发出警报,警示管理人员及时处理。隧道内部已实现联通、移动、电信讯号全覆盖,出现异常时,还可应急使用隧道墙壁上设置的有线报警系统。京广北路隧道内部配备了32台大功率风机,能在应急情况下向隧道内送风或向外抽风。

(八)多处设计体现节能环保

京广北路隧道因经过火车站西广场路段,为保证地面通行,采取了全程封闭的方式。而京广南路隧道(航海路至长江路)从环保通风的角度考虑,没有全程封闭,在隧道中部设置了3段二三百米长的镂空地面天窗,在汽车通行下可以自动形成隧道内空气对流。这些镂空天窗,不仅外观上很美,还能在白天为隧道内部提供自然照明,节约能源。京广快速路照明系统设置也体现了节能环保理念。在隧道内部、匝道护栏、高架桥下方人行道照明方面,均使用了经济美观的LED灯。北段高架桥部分则装备了高压钠灯,耗能少、亮度高、光线射得远,在照亮桥面的同时还能兼顾桥下地面道路部分照明。

(九)首次大规模采用高架形式

京广快速路的建设,标志着郑州真正进入了高架时代。名噪一时的“四桥一路”曾经领先于当时的周边省会,但只有短短的一段单幅高架。郑州其他的立交工程也都是局部的高架。京广快速路一期工程高架就长达7公里多,是第一条贯通中心城区的全程快速。此后的京广快速路二期工程(向南至绕城高速,向北过连霍高速接天河路)、三环快速路、陇海快速路等都将大量采取高架桥形式。

(十)沿途水电气暖统一布线

有别于其他快速通道建设在城市郊区进行,京广快速路大部分施工都在郑州中心城区,沿途居民稠密,路面下方的电力、自来水、燃气、热力、通信、雨水、污水等管线也十分错综复杂,在这一区域破路施工好比在“大脑上动手术”。

为了改变郑州“天天挖沟”的痼疾,京广快速路沿线管线改迁工程由规划部门牵头,结合电力、自来水、燃气、热力、通信、雨污水等部门在这一区域的建设计划,以适度超前的原则一次性铺设下多路管线,保证5年内不再重新破路。

3上一篇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