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要闻国内 上一版3  4下一版
连日大雨 赣江暴涨
水电气“改革”
北京:正午晴空见日晕
甘肃内蒙古交界
发生5.4级地震
明日立夏天气渐热
湖北公安县上万蛤蟆逛街
河南农民荣获
中国青年五四奖章
周日别忘看“超级月亮”
患者救治无效身亡
众医生下跪求谅解
盲人有望装上“电子眼”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水电气“改革”

近期,水电油气资源类公共产品调价听证会在全国各地密集召开,继成品油率先调价后,电价、气价等调价也“箭在弦上”。

理顺资源类产品价格机制,从计划性定价逐步转向市场化定价是大势所趋。但公共产品的公益性谁来保障?涨价的成本如何监审?专家表示,明白晒出涨价的理由,制定调价的透明机制,才能避免“改革”沦为“涨价”的幌子。

就是涨价?

“涨声大合唱”:上涨多少才合理?

北京、上海、江苏、浙江等多省市已密集展开阶梯电价听证会筹备工作。此前,水价、气价调整的听证会也在各地举行。2月1日起长沙居民用水价格从每吨1.88元上调至2.58元;2月29日广州听证会讨论的两套水价听证方案,居民用水价格每吨分别比原标准高出0.7元和0.6元……

与国际油价走势挂钩密切的成品油价格,短短三个月间,国内成品油价连续两次上调,国内汽柴油价格创下历史新高;与此同时,国内航线燃油附加费也涨至征收以来的历史最高水平。

随着今年国内通胀水平整体回落,酝酿多年的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已经迎来了“窗口期”。不绝于耳的改革声中,一些“听证会”几乎成了“涨价告知会”。

国家有关主管部门负责人曾明确指出,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的重点是理顺价格关系,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引导资源配置的作用,并不能简单地等同于“涨价”。

(专家解读)华东师大教授余南平表示,水电油气等资源性公共产品与民生关系密切,制定阶梯价格是一种有效措施,但在导致资源价格成本上涨的因素里,哪些该由市民分担,哪些不是,上涨多少才合理,这些问题有待厘清。调查发现,缺乏成本公开、成本监审机制,已成为一些资源类产品价格改革的主要障碍,只拿几套涨价方案让公众选择,这样的“操作”明显不利于改革。

抑制资源浪费:高价能否换来优质?

随着资源紧缺度提升以及环保压力加大,利用价格杠杆来抑制资源浪费,势在必行。公众关心的是,价格改革之后,企业的服务水平有多大改善?产品质量能否提升?

譬如,根据国家新的《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规定,水质指标由35项增加至106项。这一标准最迟于2012年7月1日必须实施。而从目前情况看,所有听证会对于涨价的指向明确,几乎没有哪个地方,跟公众说明有关服务提升的承诺。

(专家解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副所长邓郁松认为,资源性产品调价,目的是优化资源消耗结构,抑制浪费,从而利国利民。但绝不是为个别行业甚至企业来牟利,目前国内个别能源企业一边哭穷要求涨价、一边坐收巨额利润,是公众不能接受的。

改革关键:稳步有序 公平透明

来自权威部门的消息显示,国内资源类产品价格改革已是大势所趋,可改革的节奏该如何把握?对于改革的节奏,申银万国首席宏观分析师李慧勇认为,要充分考虑基础价格上涨带来的连锁反应。能源等要素价格改革必须坚持有节奏、错峰式调价,不能集中涨价,更不能为了一次到位而涨幅过大。在调整的同时,应加大对弱势产业和农业领域的补贴,以及完善困难群众的生活保障制度。

(专家解读)专家指出,资源类公共产品改革必须稳步推进,前提是确保基本民生。如电价阶梯方案,保障80%以上的家庭支出不增加,是比较符合保障民生、抑制浪费的宗旨。而气价、水价等调整中,研究阶梯价格方案同样非常必要。

记者了解到,目前国内一些地方,已经打算先向公众公开成本,再开价格听证会,这不失为一种进步。否则,调价的公平性难免受到质疑。

新一轮资源产品价格调整引关注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