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专版 上一版3  4下一版
凝聚人道力量 致力改善民生
在郑州都市区建设中发挥独特作用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凝聚人道力量 致力改善民生
在郑州都市区建设中发挥独特作用
——写在第65个“5·8”世界红十字日

为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举行欢送会

郑州市红十字会领导迎接“西藏救人”志愿者马鑫

红十字志愿者参加无偿献血

爱心市民到红十字募捐站捐款

红十字志愿者在开展志愿服务

向市民群众传播应急救护技能

为困难群众发放救助物资

当好党和政府在人道工作领域的得力助手

近年来,郑州市红十字会努力建立“公开、透明、快捷、高效”的工作机制和运转灵活、特色突出、保障有力的人道救援体系,成为党和政府应急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好党和政府在人道工作领域的得力助手。

灾难是磨砺队伍的试金石!近年来,频频发生的自然灾害,一次又一次检验着郑州市红十字会“人道主义社会救助团体”的应急反应机制和工作实力。

非紧急状态下,在“备”字上下功夫,成立了2支红十字应急救援队,建立了1000平方米的备灾救灾仓库,并强化应急救灾人员技术和物资储备。紧急状态下,在“快”字上做文章。视灾情为命令,第一时间发出呼吁、第一时间启动预案、第一时间开展募捐、第一时间实施救援。在近年来的汶川地震、舟曲泥石流灾害、青海玉树地震等重大灾害募捐和救援工作中,总有红十字人不知疲倦的身影,总有红十字会第一时间送达的爱心款物。为“5·12”地震灾区募捐款物9169.43万元;为莫拉克台风灾区募集捐款40余万元;为玉树地震灾区募集款物1200余万元;为舟曲泥石流灾区募集款物230余万元;为西南旱灾灾区募集捐款90余万元。

以“改善最易受损害群体生活境况”为目标,搭建爱心平台,提升救助实力,通过“一送四助”活动,为特困职工、大病患者和贫困学生等弱势群体,送去关爱和救助。

“红十字博爱送万家”活动,累计为4500余户贫困家庭送去米、面、食用油和棉被等生活必须品。

“博爱助学”活动,由河南天明集团有限公司5年内捐赠5000万元,设立“天明博爱奖学金”、“天明博爱班”、“天明博爱大病救助金”开展助学活动。

“博爱助医”活动,建立博爱卫生院(站)12个;募集专项医疗救助金283万余元;为562名贫困患者实施了医疗救助,缓解了这些困难群众看病难问题。

“博爱助困”活动,通过“爱心的士一元博爱救助金”、“青少年大病救助金”等30多个救助项目,募集资金400余万元,救助贫困患者3000余名,资助500多名贫困白内障患者进行了复明手术。

“博爱助残”活动,为100多名贫困肢残患者免费安装假肢;为数十名贫困聋儿资助学费、免费安装助听器;设立“爱心不找零—聋哑儿童救助基金”,募集救助金12万余元,救助5名聋哑儿童。

近年来,全市各级红十字会募集救灾救助款物超过1.4亿元人民币,使受灾群众和弱势群体得到了人道主义救助和关怀。

红十字事业,是一项造福人类的崇高事业。党和国家领导人多次强调红十字事业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郑州市红十字会成立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在上级红十字会的指导下,在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下,大力弘扬“人道、博爱、奉献”的红十字精神,按照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红十字会会长华建敏提出的“办好两个平台”(动员全社会力量奉献爱心、构建和谐社会的平台;广纳贤才、培养人才、让人才有所作为的平台)、用足“三大优势”(国家出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红十字会法》、国家主席担任中国红十字会名誉会长、中国红十字会在国内外具有良好的社会公信力)、立足“四个定位”(党和政府在人道工作领域的得力助手、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力量、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生力军、开展民间外交的重要渠道)的要求,进一步理清思路,创新观念,扎实工作,在备灾救灾、社会救助、救护培训以及造血干细胞捐献等各项工作中取得了显著成绩,多项工作走在全国、全省前列,为郑州经济社会发展与和谐进步做出了积极贡献。

不负党和政府的期望,在和谐社会建设中大有作为

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力量

打造精神文明建设的生力军

开展民间外交的重要渠道

红十字会作为国际人道组织,本身具有“国际性”的独特优势。世界各国红十字会也成为民间外交的重要渠道。

近年来,中国红十字会在东非饥荒、日本地震海啸、利比亚战争、印度洋海啸、海地地震等国际救援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树立了中国的大国形象,提升了国家的软实力。我国在“5·12”汶川地震、青海玉树地震、舟曲泥石流灾害,以及莫拉克台风等救助工作中,也通过红十字会这个民间渠道,接收到了来自世界各国的友好援助。

2009年8月,肆虐的“莫拉克”台风袭击海峡两岸部分地区,给两岸受灾群众造成严重的生命和财产损失。郑州市红十字会在灾情发生后,迅速发出紧急呼吁,开展救灾募捐工作,募集捐款40余万元,为受灾群众提供了援助。

“没想到我也这么漂亮!”乘上“微笑列车”,修好了唇裂,穿上漂亮的衣服,登封市颍阳镇的李灿红露出了微笑。国际微笑行动医疗志愿组织中国微笑行动基金会“微笑列车”行动,使小灿红得到了手术矫治,告别了唇裂。近年来,我市多家红十字会员单位,参与了这项行动,使近万余名“唇裂”或“腭裂”患者得到救治,重新绽放灿烂的微笑。

开展“探索国际人道法”项目,在我市青少年学生中广泛传播人道法知识和人道理念。通过中国红十字会总会,邀请红十字国际委员会东亚地区代表处的项目官员,为学生们讲解红十字运动知识和国际人道法。目前,该项目已在我市10所学校试点开展,通过“红十字与红新月运动和国际人道法”、“国际人道法的基本原则”、“人道行为的选择”、“人道行为的实施”四方面的教学内容,使学生了解战争和武装冲突带给人类的苦难,增进学生对国际人道法的认识和理解,培养学生热爱和平、珍爱生命的情怀。

中原经济区、郑州都市区建设,要求全市红十字工作从郑州经济建设的大局出发,加强与国际红十字组织的联系,争取国际合作项目;开展具有红十字特色的对外交流,发挥红十字组织的特殊民间外交作用,在国际交往与合作过程中宣传郑州,推介郑州。

博爱花朵处处绽放,人道花香逸满郑州。回首过去,激情满怀;展望未来,任重道远。全市广大红十字专兼职干部、会员和志愿者,将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上级红十字会的关心支持下,大力弘扬红十字精神,广泛凝聚社会力量,全面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红十字会法》,着眼于“保护人的生命和健康”,致力于“改善最易受损害群体的生活境况”,当好党和政府在人道工作领域的得力助手,在中原经济区、郑州都市区建设中发挥独特作用,做出积极贡献。

红十字工作处于社会道德建设的制高点。红十字文化与我国救死扶伤、扶贫济困、乐善好施等优秀传统文化相融合,与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相一致。红十字工作助力郑州文明城市建设,成为精神文明建设的生力军。

近年来,在四川汶川地震、青海玉树地震、舟曲泥石流灾害等救灾工作中,都有红十字志愿者的身影。商都郑州处处流淌着“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精神。

设立“郑州市红十字志愿服务工作委员会”,出台《郑州市红十字志愿服务管理办法》,推动全市红十字志愿服务工作逐步向制度化、规范化、社会化方向发展。

截至目前,共发展红十字志愿者30000余名;成立“人道救助”、“义务献血”、“筹资劝募”、“应急救护培训”、“水上救援”、“造血干细胞捐献”等17支红十字志愿服务队;涌现出了陈福安等一批志愿者骨干。

围绕文明交通,开展志愿服务。组织志愿者协助交警和交通协管员,开展交通执勤志愿服务,劝阻不文明交通行为。

围绕大型展会,开展志愿服务。郑州绿博会期间,在绿博园设立“红十字服务站”,组织志愿者为游客提供路线指引、小伤病救治、轮椅和雨伞借用等志愿服务。

围绕灾后援助,开展志愿服务。与郑州宇通客车股份有限公司举办“爱心夏令营”活动,带领灾区学生到河南参观游览。

围绕社会救助,开展志愿服务。组织志愿者在短短3天时间里,为身受重伤的贫困出租车司机石伟募集救助金38000余元。

围绕军民共建,开展志愿服务。组织志愿者组成“爱心慰问团”,走进军营为人民子弟兵送去慰问演出和慰问品。

围绕平安建设,开展志愿服务。组织志愿者到车站开展安全乘车宣传和“三品”检查等志愿服务;多名红十字志愿者被聘为“客运义务监督员”。

围绕敬老爱老,开展志愿服务。经常组织志愿者,到老年公寓为老人洗脚、陪老人聊天、为老人读报、为老人表演文艺节目。  

围绕关爱农民工,开展志愿服务。组织志愿者募集衣物、棉被送到建筑工地;组织美发学校学员免费为农民工理发,深受农民工欢迎。

围绕学雷锋活动,开展志愿服务。组织志愿者开展交通执勤、打扫卫生等形式多样的志愿服务;组织志愿者为社区孤寡老人和残疾人提供打扫卫生、买菜、买煤气等志愿服务。

社区红十字服务工作特色鲜明,深受群众欢迎。二七区社区红十字服务工作受到国家民政部、中国红十字会总会的高度肯定,被授予“全国社区红十字服务示范区”。

红十字工作,是和谐社会建设的一支重要力量。全市各级红十字会充分发挥扎根基层、贴近群众的优势,围绕“关爱生命”这一主题,积极开展救护培训和造血干细胞捐献,致力于保护生命、延续生命,在和谐郑州建设中发挥了独特作用,真正实现了为政府分忧,为群众解难。

红十字运动源于战地救护。世界各国红十字会,都将群众性应急救护培训作为特色工作和传统业务积极推广。自救互救知识普及率的高低,体现着一个国家的文明进步程度。目前,在许多发达国家,急救知识普及率高达10%。美国每4个人中便有1人具备基础急救知识。新加坡每8个人中就有1人接受过应急救护知识培训。我国群众性急救知识普及工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水平,亟待加强。

截至目前,全市共有经过中国红十字会总会培训的应急救护培训师150余名;通过应急救护培训“进企业、进学校、进社区、进机关”活动,使4万余名群众掌握了应急救护知识和技能,2435名群众取得了“中国红十字救护员”证书。荣获全国青少年应急救护大赛第二名和优秀组织奖、全省应急救护大赛第一名。由于工作突出,被中国红十字会总会授予“全国红十字卫生救护培训工作先进集体”。郑州市红十字会计划5年内培训600名“学校健康安全辅导员”,使15万名学生受益;继续联合爱心企业在社区建立“社区红十字应急救护培训站”,向社区群众普及自救互救知识与技能。

“请帮帮忙,寻找我的救命恩人!”2011年5月1日上午,郑州市红十字会值班人员接到一个来自湖南的求助电话,请求寻找救命恩人——一位穿着印有“郑州市红十字会”马甲的好心人。

事情发生在2011年4月30日上午。身穿“红马甲”的红十字志愿者马鑫,在前往西藏途中,遇到湖南湘潭大学的学生杨超发生高原反应,昏迷不醒。碰巧自己“学艺在身”,于是立刻上前施救。经过十几分钟的心肺复苏,杨超终于苏醒过来。看到杨超没什么大碍,马鑫交待了注意事项后悄然离去。于是就有了杨超打电话寻找救命恩人“红马甲”的感人一幕。

“刚学会应急救护技术,拿到救护员证,这么快就派上了用场,实在让我意想不到。”马鑫激动地告诉寻找他的红十字会工作人员。原来,他就在救人前的半个月,才刚刚参加了红十字会组织的应急救护培训班,获得了“中国红十字救护员”证书。

“原先一位公司同事,在一次意外事故中被机器轧断手指,由于对断指处理不当,送到医院后已经无法实施断指再植。如果当初经过这样的培训,那位同事的手指也许还能保住。”一位外企员工在培训课后感慨地说。

10年时间,造血干细胞捐献工作实现116人捐献,连续7年位居全国省会城市之首,为血液病患者架起“生命之桥”。郑州市红十字会成为全国唯一荣获中华骨髓库“造血干细胞捐献工作先进集体”的省会城市红十字会。

“宣传动员到家、看望慰问到家、跟踪服务到家”,市红十字会提出的捐献“三到家”服务制度,受到了上级红十字会的充分肯定,得到全国各地兄弟红十字会的广泛认同与推崇。中央电视台也曾两次报道了我市的干细胞捐献工作,在全国引起了较大的反响。

“100例捐献,不仅仅是一个数字,更是郑州红十字人辛勤付出和广大捐献志愿者爱心凝聚的结晶,成绩显著,经验可贵,值得学习。”在郑州市造血干细胞捐献100例庆典仪式上,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管理中心主任洪俊岭,对我市造血干细胞捐献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

(上接第一版)

一个半世纪的历史温暖激荡,人道主义精神穿越时空。

今天,是第65个“5·8”世界红十字日。这是纪念红十字运动的重大节日,这是全世界热爱和平的人们共同向往的美好日子。在此,郑州市红十字会向全市广大红十字工作者、会员和志愿者致以节日的问候!向长期以来关心支持红十字事业的社会各界爱心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让我们携手共进,继续发扬“人道、博爱、奉献”的红十字精神,不断推进红十字事业的新发展,为建设和谐郑州书写新的篇章!

凝聚人道力量 致力改善民生

在郑州都市区建设中发挥独特作用

——写在第65个“5·8”世界红十字日

本报记者 汪 辉 通讯员 梅喜光 文 丁友明 图

编辑 曾艳芳 校对 宋院红

电话 67655632 E-mail:zzrb5271@vip.163.com

【专版】

2012年5月8日 星期二

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