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文体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南瑶湾走出一代诗圣
马竞再捧欧联杯
法尔考蝉联金靴奖
伦敦奥运圣火
希腊传递开始
演绎“童话谋杀案”
建业周日挑战“黑马”
河南男排不敌上海
市直机关运动会
6月开战
lxm2554
lxm2553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南瑶湾走出一代诗圣
诗圣寻踪 纪念杜甫诞辰1300周年
杜甫故里新落成的杜甫雕像

本报记者 覃岩峰 李 焱 文/图

开栏的话

“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作为盛唐时期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忧国忧民、人格高尚,其诗作现存约1400首,内容广阔深刻,感情真挚浓郁,艺术上集古典诗歌之大成,并加以创新和发展,对后世影响深远,他的诗也被称为“诗史”。

今年适逢杜甫诞辰1300周年,为纪念这位千古诗圣,本报记者兵分两路,西赴陕西、甘肃,南下四川、湖南,邀请专家学者同行,沿着诗圣一生漂泊的足迹,到他曾经生活创作的地方,搜寻相关铭文逸事,探访薪火相传之文化渊源。今日起,本报策划推出“纪念杜甫诞辰1300周年·诗圣寻踪”系列报道,与读者一起品读诗圣诗作,感悟诗圣情怀。

郑州是诗圣杜甫的故乡,作为杜甫的出生地,巩义也一直是众多杜甫粉丝瞻仰、祭拜的地方。在这里,杜甫的印记无处不在,有以杜甫为名的街道,街头小游园里立着刻有杜甫诗的诗柱,杜甫故里游人络绎不绝,杜甫陵园常年香火不断,大家津津乐道的杜甫诗句则是“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诗圣杜甫祖籍巩县

站街镇是巩义老县城,镇里南瑶湾村口的笔架山下,坐落着一处唐代风格的院落,这里便是杜甫的故居,内有杜甫诞生窑。

杜甫故里修建于1962年。在纪念杜甫诞生1250周年的活动中,河南省政府拨专款,把杜甫诞生窑和院子从村民李长有手里买了下来,并修葺一新,建成“杜甫故里纪念馆”。1963年,这里被定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为了纪念杜甫诞辰1300周年,巩义市投资1.2亿元于2007年在杜甫故里纪念馆的基础上打造了规模宏大的杜甫故里。

77岁的孙宪周是站街镇人,曾任巩县(现巩义市)县志总编室主任、统战部部长、政协副主席等职,现为中国杜甫研究会理事、杜甫研究所副所长。5月初的一个上午,在他的带领和讲解下,记者参观了杜甫故里。

“隋唐时的南瑶湾是个天然不冻码头。” 孙宪周介绍说,当时的南瑶湾既是洛口仓的粮食转运码头,又是个船户云集、人口辐辏的商埠要津。唐太宗贞观十八年(644年),时任唐监察御史的杜依艺奉诏任巩县令,为攻打高丽盖苏文筹办粮饷。他到任后,就在距县城东二里、距瑶湾渡仅百步之遥的笔架山下选择宅址,修建了住处。唐贞观二十年(646年),杜甫的祖父杜审言就在笔架山下诞生了,于是,杜甫的祖籍便由湖北襄阳改写为河南巩县。

杜甫故里有座诗圣桥,桥下是东泗河,古称魏氏河,是洛河的一个支流,相传杜甫小时候经常在此玩耍。

“原来的东泗河可以过船,现在已经没多少水了。” 站在诗圣桥上,孙宪周不无感慨,历史的变迁改变了这里的自然环境,杜甫的诗歌和成就却一直保留了下来。

诞生窑是文化核心

杜甫故里的文化核心是杜甫诞生窑。

对于杜甫诞生窑,在孙宪周等人编著的《史话巩义》中有这样的记述:在巩义市站街镇东泗河东畔,有一道北起七里铺、南至青龙山的黄土丘陵,在唐代称为“鸠龙岭”。鸠龙岭南北横卧,长达数十里,成为巩县中东部的天然屏障,龙头如绿鸠之首在黄河南岸转弯处向西翘首,与邙山头隔相望。鸠龙之身逶迤蜿蜒,沟壑相间,龙后腰部有一处突出的黄土崖,崖上三峰并立,乃鸠龙之爪,其形状酷似一个老式的笔架。唐睿宗景云三年(712),杜甫就诞生在鸠龙爪下的一孔黄土窑洞中。天降诗圣,山水增色,从此,此山便被称为“笔架山”,这孔窑洞也以杜甫的官职定名为“工部窑”。

孙宪周说,“工部窑”是杜甫的父亲杜闲居住的窑洞,窑高3.5米、宽3.3米,两段共深16.7米。为适应地质变化,后世居住者曾两次把原窑洞上剔下垫,窑洞里至今还残留着剔垫的痕迹。

据当地孙银桂、宋桂竹两位老人回忆,杜宅上院(连同花园)东西长约40米、南北阔70米,其中内宅院东西长约22米、南北宽约25米,靠南有耳房两间,正西有大房三间,大门走西南门。杜甫故居内宅院窑洞及房屋的方位、摆设,至今还能清楚地看到一些原貌。

在窑洞迎面位置,记者看到一面立墙将窑洞深处与外部隔开,墙壁正面嵌有一座石碑,上刻“唐杜工部讳甫位”,旁边放置一座杜甫汉白玉站像。这尊站像是民间收集而来的,目前还没有明确的年限记载。窑洞门口处立有一块碑刻,为清代雍正年间河南府知府张汉所立。

民间传说家喻户晓

在巩义流传着这样一个家喻户晓的故事:唐玄宗开元六年(718),杜甫和小伙伴相约到河滩玩耍,忽然看到远处飞来一只凤凰,那凤凰飞近杜甫,绕他头上三尺高飞了三圈,又飞到杜甫面前约丈许,化为一颗五彩斑斓、晶莹剔透的鹅卵石,杜甫急忙上前捡了起来,为怕小伙伴们争夺,他随手将卵石放入口中,不料想那卵石光滑异常,他竟一下子咽到了肚里。

杜甫赶紧回家告知继母卢氏,卢氏听后又心疼又着急。正在这时,杜甫忽然觉得腹内热气直涌心头,无限的情趣盘旋脑海,那些诱人的诗句浮现眼前,遂开口安慰母亲:“母亲,不要着急,孩儿不碍事了,我还可以作诗给您。”说着,杜甫便把自己所学风雅之作,给母亲背有数遍,又把自己在河滩见凤凰之景象吟成凤凰诗,唱吟给母亲听。从此,杜甫吟诗作对出口成章,直至精炼到“语不惊人死不休”。

与同时代的诗人李白相比,杜甫的诗歌似乎地位同等但没有太多被普通群众熟悉和吟唱。对此,孙宪周认为,杜甫在有生之年及去世后的一些年,没有受到足够重视,因为他的诗多反映人民疾苦与社会现实,多沉郁、忧患之作,一时不能被人们理解。

“杜甫在世时,关于他的资料几乎没有,只有6位诗人的11首诗可作参考。”孙宪周说,但是,杜甫在诗歌界的地位却无人可以取代,正如当代史学家洪业所说,杜甫是“中国唯一影响随着时间不断增长的诗人”。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