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文娱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郑州早新闻》今日开播
“闭嘴 ,请让电影说话”
与洛阳结下不解之缘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与洛阳结下不解之缘

本报记者 覃岩峰 文 李 焱 图

杜甫在南瑶湾的童年生活充满了磨难。因为生母过世,杜甫1岁到6岁期间被寄养在东都洛阳建春门内仁风里的二姑母家,他把二姑母当成了最亲的亲人。从人生轨迹来看,杜甫与洛阳充满了渊源。

在中国杜甫研究会理事、杜甫研究所副所长兼秘书长姜海宽的陪伴下,5月初,记者一行来到洛阳寻找杜甫的点点踪迹。

■寄居洛阳的天才少年

洛阳老城区东南隅办事处鼓楼社区人流熙攘,屹立于高楼大厦中的古城墙依然保持着数百年前的模样,但是很多与杜甫相关的印记已经找不到,只是在走进鼓楼社区,看到充斥大街小巷的书法、文玩店时,才又让人对这里的文化气息充满了联想。

“历经沧桑,古城楼和城墙都还在,但是杜甫二姑母的故居找不到了,唯一可以肯定的是,杜甫对二姑母的感情非同一般。”指着远处的古城楼和城墙,姜海宽陷入了沉思。

姜海宽说,杜甫在二姑母家里住时,他和二姑母的儿子同时染上严重的时疫,二姑母总是先照顾没娘的侄儿,结果杜甫的病渐渐好了,儿子的病却一天天加重,以致夭折。杜甫长大后才知道此事,对二姑母深怀敬意。天宝元年(742年)二姑母去世,杜甫安葬了老人家,并写墓志、刻石,记述二姑母的德行。

姜海宽说,唐时巩县属于洛阳府,从地理位置来看,相当于洛阳的郊区,杜甫经常穿梭于市区与郊区之间,并经常出入岐王府等上流社会,与一班文人吟咏酬唱。当时洛阳名士如崔尚、魏启心看了他的作品,大加赞赏,说他像东汉时的班固、扬雄一样有才华。

■“一览众山小”的十年漫游

对于杜甫来说,洛阳也是他一生不断游历的起点。 从20岁(731年)至29岁(740年),10年内杜甫做过两次长期的漫游,区域是吴越和齐赵。

“江南漫游三四年之久,为的是参加开元二十三年(735年)的进士考试。杜甫回到故乡巩县开身份证明,请求县府保送。”姜海宽说,这次考试在洛阳举行,杜甫参加了,却没有考中,于是他又开始了新的漫游。这期间(736年至740年),杜甫往北到过邯郸,往东到过青州。大约也在此时,他写出了《登兖州城楼》和《望岳》,后一首诗中“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成为千古传吟的佳句。

10年漫游生活结束后,杜甫又回到当时的东都洛阳,在现在的偃师首阳山下,挖了几孔土窑住了下来,他后来在诗中常常提起的“陆浑山庄”、“土娄庄”、“尸乡土室”便是指此处。

5月8日,记者一行三人驱车来到史载首阳山所在地——偃师市城关镇杜楼村,然而,放眼望去,只见楼房不见“山”。姜海宽说,千年的变迁和近年来的城市改造已经让首阳山变成了热闹的乡镇中心。

记者一行来到位于杜楼村偃师城关三中后院的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偃师杜甫墓。只见墓前竖立着清乾隆五十五年重修碑一通,上书“唐工部拾遗少陵杜文贞公之墓”。东北角不远处,有杜甫祖父、一代名将杜审言及其先祖、西晋大将杜预之墓。杜预墓碑为乾隆十二年所立,杜审言之墓则为近年地方政府新立。

“首阳山是杜甫祖坟所在地,这一点在史书和杜甫诗里都有记载,无可争议。唯一待考的是杜甫尸骨是埋在偃师还是巩义。”姜海宽说,先不论墓的真假,偃师的杜甫墓本身就经历了三次搬迁:一次大约在1908年前后,因为修陇海铁路,杜甫墓被压在了铁路下;之后,墓碑向北搬迁;近10年内,又因为修连霍高速,墓碑继续向北迁到了庄稼地里,后因耕作不方便,农民将墓碑拉倒后搁置一边,当地政府发现后才又重新将墓碑安置在了现在的三中校园内。现在的杜甫墓已然不是其尸骨埋葬之地。

■传为佳话的李杜相遇

洛阳是杜甫中年以前的主要居住地,天宝三年(744年)初夏,他与李白在洛阳相遇,成就了中国文学史上一段佳话。

“杜甫一生结识了不少朋友,但最牵挂的还是李白。”姜海宽说, 李白比杜甫大11岁,他们在洛阳相遇时,杜甫33岁,李白44岁。

姜海宽说,杜甫和李白相遇后,一起渡过黄河,到王屋山去参拜道士华盖君。秋天,他们又和另一位著名诗人高适相遇,三人结伴游梁宋。不久,高适南游楚地,杜甫和李白去了山东齐州(济南),李白求仙访道,杜甫拜访了北海太守李邕。天宝四年(745年)夏,杜甫和李邕一起游济南历下亭、新亭。这时李白已回到兖州,杜甫也到兖州和李白会合,随后一起到东蒙山访问道士董炼师和元逸人,二人携手同行,醉眠共被而卧。

不久,杜甫要西去长安,李白也准备重游江东,二人在兖州城东的石门分手。李白作诗《鲁郡东石门送杜二甫》:“醉别复几日?登临遍池台。何时石门路,重有金樽开?秋波落泗水,海色明徂徕。飞蓬各自远,且尽手中杯!”石门一别,二人再没有“金樽重开”。

姜海宽说,杜甫把李白当做挚友,对李白的才能很欣赏,称赞说“白也诗无故,飘然思不群”,“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杜甫一生有十多首诗是专门写给李白的。

“无论在长安、秦州或是在夔州,杜甫都有思念李白的诗作,而且真挚感人,这些诗歌里既有对朋友的牵挂,也包含着自己情感的宣泄。”姜海宽认为,杜甫和李白的境遇有很多相似之处,他们的才华无人能及,但都不被朝廷重用。杜甫写李白也是在写自己,是诗人间的惺惺相惜,也是难友间的同病相怜。

3上一篇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