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版:郑州日报恢复出版10周年纪念特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
新郑:策马扬鞭强力推进“三化”协调发展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高起点规划 大手笔实施
新郑:策马扬鞭强力推进“三化”协调发展

16

编辑 祝 瑞 校对 宋院红

2012年5月25日 星期五

农艺专家张绍文给彩虹西瓜进行人工授粉

高效农机助力丰收

位于新郑的河南福鑫玻璃有限公司的工人正在生产防弹玻璃。该企业与洛玻集团等企业联合研发生产特种玻璃,占领高端市场。

公路建设推动了城乡一体化的快速发展

绿色、低碳的理念融入常刘中心社区

和谐宜居文化之城

农民住上宽敞明亮的新居

环境优美的新港产业集聚区

以新型工业化为支撑挺起城市“脊梁”

中原经济区建设、郑州都市区建设对毗邻“铁公机”的新郑市来讲,实现新型工业化,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根据郑州市对各县(市)区工业产业集聚区(园区)工业主导产业的定位,新郑市确立了“三主三辅”产业体系和“131”发展目标。

“三主三辅”即构建以食品烟草、生物医药、商贸物流为主,以富士康配套产业、高端制造业和传统制造业提升为辅的产业体系。

“三主”包括:食品烟草加工业,充分发挥新郑红枣农业资源丰富、烟草食品企业众多的优势,以新港产业集聚区北组团为载体,依托中原食品工业园、中国红枣综合产业园,聘请国内外知名机构,高标准、高起点、大手笔规划建设中原食品烟草产业集聚区,不断提升白象、好想你、雏鹰、达利、加加等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积极引进康师傅食品、伊利乳业、光明乳业、雪花啤酒、麦加啤酒等知名企业,着力打造省级食品加工龙头基地;生物医药化工业,依托新港产业集聚区南组团,加强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研发平台建设,促进生物医药业快速发展,着力打造省级生物制药研发生产基地;商贸物流业,充分发挥“临郑”、“临空”区位交通优势,在省道102两侧及以北的孟庄镇、郭店镇、龙湖镇区域规划总面积25平方公里的现代商贸物流产业园,着力打造在中原地区有影响力、有辐射力、有资源整合力的商贸物流业基地。力争通过三年的发展,把商贸物流业打造成销售收入千亿元的产业,把食品烟草业打造成销售收入300亿元的产业,把生物医药业打造成销售收入100亿元的产业。

“三辅”方面包括:富士康配套产业,充分发挥毗邻新郑综合保税区的优势,依托新港产业集聚区的承载能力和产业集聚效应,在京港澳高速公路以东、省道323以北,规划50平方公里电子科技产业园,大力建设标准化厂房,吸引富士康配套项目或电子科技项目入驻。目前,40万平方米的标准化厂房项目已经启动建设,正在与国内知名的电子科技企业进行洽谈对接;高端制造业,主要是积极引进新兴产业项目和高科技项目,提升产业层次;传统制造业提升,主要是运用新技术、新工艺,对我市的机制瓦、水泥等传统制造业进行改造提升,增强产业竞争力。

以新型城镇化引领城乡“变脸”

因地制宜,根据新郑本地实际情况,在交通道路、组团发展、产业聚集区等方面下真功,提升城镇化水平,引领城乡环境改善,发展结构转变,实现科学发展。

在交通道路和生态廊道建设方面,确定“8642、53215”的道路暨生态廊道建设标准:新郑到郑州的快速通道为双向8车道,两侧50米宽的生态廊道;新郑范围内的省道为双向6车道,两侧30米宽的生态廊道;新郑市区到各乡镇政府所在地的道路为双向4车道,两侧20米宽的生态廊道;各乡镇政府所在地到新型社区的道路为双向2车道,两侧10米或5米的生态廊道。目前,道路建设已累计完成拆迁面积276.07万平方米,占总任务量的96.3%;生态廊道建设共完成培土389.5万立方米,占总量94%;绿化面积354.1万平方米,占总量75%。

在新型社区建设方面,按照“统一领导、统一政策、统一规划、统一安置、统一配套、统一土地整理”的要求,出台加快新型社区建设的若干(优惠)政策,全市共规划建设52个新型社区,目前,已开工建设新型社区12个。经发展后,新郑将形成两城、三个新市镇、三个中心社区和若干个一般新型社区的“233+X”新型城乡体系结构。其中,两城为中心城区和龙湖宜居教育城,分别整合周边8公里内的乡镇和村庄,按照20万人~50万人的规模进行一体规划建设;三个新市镇为郭店、薛店、辛店,分别整合周边5公里内的村庄,按照3万人~5万人的规模建设新市镇;三个中心社区为孟庄、龙王、观音寺,分别整合周边3公里内的村庄,建设人口规模3万人的大型中心社区;一般社区:对距中心城区、新市镇以及中心社区超过3公里的村庄,按照地域相近、规模适度的原则,有计划进行集中规划和整合,建设5000~10000人的新型农村社区。

在组团起步区建设方面,按照统筹城乡、一体发展、均衡发展的原则,全力推进新郑新城和龙湖宜居教育城建设,加快原南北温州城区域产业升级转移,统筹推进中心城区与周边地区协调发展。

在中心城区功能提升方面,深入实施“城乡建设三年大提升行动”计划,开展国家园林城市创建工作。同时,把街头绿地、游园等与社区建设结合起来,突出抓好户外广告匾牌整治、噪音治理、占道经营等城市建设管理方面的工作,确保城市形象和群众生活环境明显改善。

在产业集聚区建设方面,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完善产业集聚区功能,提升集聚区承载力,促进产业集聚发展,把新港产业集聚区打造成为全省一流产业集聚区,把辛店煤炭循环经济产业园区打造成为省级生态型、循环型煤炭综合开发区。

此外,在全力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同时,新郑还将构筑以红枣综合产业园、具茨山国家森林公园、龙湖镇西部林果业基地和生态廊道为一体的现代生态体系。

以新型农业现代化为基础

壮农业“筋骨”

民谚里有:“ 无工不富、无农不稳、无商不活。”农业发展是基础,而新型农业现代化更加把“农业稳基础”摆在了非常重要的地位,确保发展不误农、能富农。为此,新郑市确定了“四个提升”来全面提速农业产业化发展,实现农村富余、农民增收。

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以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为龙头,积极开展万亩蔬菜基地、万亩良种基地等高效农业示范园工程建设,提高农业种植收益。目前,新郑市新发展小麦、玉米良种繁育基地各5万亩,新菜田开发项目1万亩,建成蔬菜温室大棚1200座,建设农业生态园5000亩;辖区好想你、雏鹰等大型农业龙头企业带动能力显著增强,全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68家,龙头企业总资产达到160亿元。

提升农业开发水平。按照“不低于土地出让净收益10%、不低于财政一般预算收入5%”的原则,持续加大对农业的投入力度,重点做好“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项目”和农用机井升级改造工程。目前,已完成综合配套升级改造机井6100眼,新增、恢复灌溉面积28.07万亩,井灌区呈现出“田成方、路成网、树成行、井通电、渠相连、旱能浇、涝能排、村庄美”的和谐景象。

提升综合服务水平。引进与推广新型农机具、农作物新品种,加大对优秀农业协会等组织的奖补力度,促进优质农产品区域化生产、规模化发展。目前,新郑市注册登记的农民专业合作社187家,成员总数达15963户,带动一般农户19930户。

提升特色品牌效应。在巩固提高粮食产量的基础上,引导群众因地制宜发展大枣、蔬菜、杂果、花卉苗木等特色产业。尤其是在大枣发展方面,着力加强与新疆哈密、若羌等地的战略合作,积极推进国家级红枣质量检测中心及红枣基地建设,力争全年新发展红枣种植面积2万亩、红枣品种改良面积5000亩。

“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在中原经济区、郑州都市区建设热潮中,63万新郑儿女凝心聚力,积极行动起来,在新郑市委、市政府带领下,把握机遇,全力以赴推进新型城镇化、新型工业化、新型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让我们拭目以待一个新兴的新郑在中原崛起,一座新型的历史文化名城从愿景走向现实。

高起点规划 大手笔实施

新郑:策马扬鞭强力推进“三化”协调发展

本报记者 高 凯 通讯员 刘栓阳 文/图

“双向八车道,绿树掩映,宛若长龙一般舞动着63万新郑市民的新希望……”5月,“给力”新郑融入大郑州的郑新快速通道芳容初绽,施工现场,工人们“激战正酣”,确保如期通车。

据介绍,郑新快速通道设计为双向8车道,起点位于郑州中州大道与南三环互通立交南端,终点位于新郑市北环路,全长30余公里,驱车20分钟可从郑州到达新郑。

郑新快速通道承载着新郑人做大做强城市的梦想,也是该市科学推进“三化”(新型城镇化、新型工业化、新型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在中原经济区、郑州都市区中建功立业的一个缩影。

曾几何时,古老又年轻的新郑一直尝试通过调整城乡产业、生产结构等来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古老城市焕发青春、市民群众走向富裕,但受制于传统生产观念,好似一直行走在“乡间小路”上,难以甩开步伐。恰逢此时,中原经济区建设、郑州都市区建设相继起步,激情在中原大地上瞬间涌起,而新郑更是如沐春风,一场“三化”协调发展的“新战役”在873平方公里的土地上顺势拉开,将新郑带上城市高速发展的新轨道。

按照“合理的城镇体系、合理的人口分布、合理的产业布局、合理的就业结构”的要求,目前,新郑市已经先后编制完成“三化”协调发展城乡体系规划、新型城镇化试点区空间布局规划、“三化”协调空间布局规划。同时,引导人口合理流动,适度集中,构建以中心城区为核心,以龙湖组团和薛店、辛店中心镇为支撑,以新型社区为基点的城乡统筹一体发展新格局,从而实现城市和谐发展。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