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版:郑州日报恢复出版10周年纪念特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
深情关怀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深情关怀
2006年8月4日,时任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徐光春对本报报道《被狠心儿子逐出家门6年,年老体衰的父亲呼唤——孩子 让我回家吧!》作出批示:对这样的儿子要教育,让其自觉承担赡养父亲的责任,教育无效,就应依法惩处,决不能让这样的不孝之子得逞。时任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杨丽萍也对此报道作出批示:请有关方面立即成立调查小组,与当地党组织结合解决闫父问
2007年6月13日,时任省委常委、市委书记王文超对本报记者武建玲采写的《郑州“形势喜人,大有前途” ——李长春考察郑州纪行》作出批示:报道做得很好,很成功。请日报社继续发扬好的经验、增强政治敏锐性,把握好政治方向,贯彻好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宣传好典型经验和先进事迹,唱响社会主义主旋律,为郑州市跨越式发展作出新贡献。
2005年7月22日,时任市委副书记赵建才在本报7月22日1版上批示:近段郑州日报连续发表社论,对统一思想、鼓舞人、凝聚人心发挥了很好的舆论引导作用,应予表扬,希望再接再厉,围绕中心唱响主旋律,打好正面宣传主动仗。
2005年1月22日,时任市人大常委会主任郝建生对本报记者潘燕、汪辉采写的《依法监督 依法履职 立法为民》一文提出表扬,做出批示:郑州日报这次对人代会的报道,领导重视,上会记者勤奋工作,程序性报道及时准确,专题报道有深度,形式上有创新,尤其是对三个座谈会的报道有分量,可读性强。还望继续努力,宣传好人大制度和人大工作。
2005年5月31日,时任市政协主席杨惠琴对本报记者刘国润、党贺喜、许大桥采写的《瓜农受益 市民便利 城市美丽》一文提出表扬,做出批示:此报道宣传了党和政府的政策,反映了百姓的心声,表达了委员的呼声,是一篇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好报道。
2010年2月8日,市人大常委会主任白红战批示:郑州日报对市十三届人大二次会议的报道,导向正确,做得很好。领导高度重视,前方上会记者勤奋工作,后方编审人员精心编排版面,圆满完成了大会宣传报道任务。望继续支持人大工作,创新人大工作宣传形式,为加快我市的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三化两型”城市建设,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共同做出新的贡献。向郑州日报的
2009年12月25日,市政协主席李秀奇对郑州日报一版“新十大工程开局之年进展顺利”一文作出批示:郑州日报对郑州市新十大工程的报导有深度,有力度,有广度,有影响,有效果。对此,我代表市政协向郑州日报全体同志对市政协工作的支持表示真诚的谢意,并希望你们在围绕党的工作大局方面作出更大贡献,在继续关心支持宣传政协工作,为多党合作事业作出新的业绩。
2005年1月16日,市领导胡荃对本报记者陈锋采写的《工业大船劈波斩浪向前行》一文提出表扬,做出批示:这篇报道写得好,感谢新闻媒体对工业经济的支持。尽管工业大船已经起航,但我市“拉长工业短腿”的任务还很艰巨,“三个一千亿”目标的实现还要奋力拼搏。望你们继续给以关注、支持。
2009年2月4日,市领导王林贺对日报《春早人更勤 抗旱保丰收》一文作出批示:当前旱情十分严重。按照市委、市政府要求,掀起抗旱浇麦新高潮,需要新闻媒体的大力支持。郑州日报今天的一组宣传抗旱浇麦的稿件很好,对推动我市抗旱浇麦夺取丰收非常有利,望继续努力,为我市的抗旱浇麦工作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2009年5月18日,市领导孙金献对郑州日报一版“豫联集团处危不惊地稳步发展”一组报道批示:这组报道很好,为决战二季度提振了信心,鼓舞了士气,希望郑州日报继续跟踪关注,进一步做好工业保增长的深度宣传报道工作。 2009年4月27日,市领导黄保卫对郑州日报一版《群众安全感大幅提升的背后》一文批示:郑州的社会稳定是全市党委政府各部的共同职责,今年社会稳定的
2010年12月3日,市领导王哲对郑州日报《废水流入河道 生态水系受污》一文批示:监督得好!生态水系建设不仅仅体现了执政为民的理念,就此项工作的本身也体现了我们政府的形象。各相关县市区各部门都应高度重视。排污任务已责任到领导,责任到人,只要增强责任心,抓好落实就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请新闻媒体监督,督促其尽快整改。
2010年5月28日,时任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姚待献对郑州日报《巴沟村的脊梁》一文作出批示:日报反应很快,报道有深度和力度,让广大读者看到了一个新时期全心全意为群众服务的优秀支部书记的好典型、好形象。这是我市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以来推出的一个重要典型。建议作连续报道,市委组织部近日将作出学习张可山同志的决定。

第一章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