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版:郑州日报恢复出版10周年纪念特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
“医者楷模”刘恒亮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医者楷模”刘恒亮
第三章 追寻英雄

2006年1月<<<

郑州市被建设部命名为国家园林城市,“四城联创”首战告捷。

2006年2月7日<<<

全国劳动模范、党的十六大代表、管城回族区垃圾清运公司退休女工朱和平同志遗体告别仪式在郑州殡仪馆举行,市妇联追授朱和平“十大杰出女性”特别贡献奖荣誉称号,市委、市政府作出“关于在全市开展向朱和平同志学习的决定”。

2006年2月18日<<<

经建设部批准,嵩山风景名胜区被正式列入首批“国家自然与文化双遗产”预备名录,这也是河南省唯一入围的风景区。

2006年3月<<<

全国爱卫办命名郑州为国家卫生城市。

2006年6月6日<<<

深航郑州分公司挂牌,标志着深航郑州分公司正式落户中原。深航成为继南航后郑州新郑国际机场的第二家基地航空公司。

2011年11月,刘恒亮被中宣部列为“身边的感动”重点宣传典型。在全国医疗卫生系统,享受此殊荣的仅他一人。他再次成为全国各大媒体的聚焦人物。

刘恒亮,郑州人民医院心内科主任、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先后获得市十大健康卫士、 省优秀医师、省管专家、全国医德标兵、中国医师奖、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等耀眼荣誉。

30多年来,刘恒亮“心系患者、甘于付出、挑战自我、止于致善”,为我市卫生系统赢得了令人赞叹的荣誉,也给我省卫生事业史写下了辉煌的一页。

早在2006年,记者开始接触刘恒亮。几年来,记者多次采访他。虽然他不善言辞,但每一次记者都被他身上透射出的一股精神力量所感动,都能从他身上挖掘到一种至真至纯的人性闪光点。

刘恒亮的人性闪光点可以用 “乏味”、“透支”和“幸福”来形容。

刘恒亮生活很“乏味”。他没有业余爱好,不串亲访友,更不外出休假。早上7点前,准时出现在办公室。每天生活轨迹就是从家到医院的“两点一线”。在这段路上散步,则是他繁忙之余唯一的“娱乐”。

而“乏味”的个人生活背后,换来的却是对患者负责。他恪守“永远不吃病人一顿饭,不收病人一分钱礼,不拿病人一个红包” 的铁律。他说:“廉洁是医生的本分。如果一个医生乘人之危收受礼物,他的行为绝不亚于一个拦路抢劫的强盗。”

熟悉刘恒亮的人,都知道他一直在“透支”生命。多年来,他坚守“医生的时间永远是用来服务病人的”这一信条。一年365天,他始终在与时间赛跑,为了病人,他曾坐着轮椅看病,经常半夜起床一路飞奔,有时甚至在X射线的照射下直接手术。

每年600多例心脏介入手术,X射线带来的伤害,在他身上一点点累积着,他的脸色明显苍白,视力模糊,后背长满湿疹溃烂。但他说:“既然选择了这个职业,就必须做好牺牲的准备。”

正因为他的忘我“透支”,才有了他和他的团队率先在河南开通了急诊心肌梗死“绿色通道”,曾创下了为心脏停跳17次的高龄老人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手术成功的奇迹;每年接诊600余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成功率达99%,介入支架植入成功率100%的成绩。

去年省、市党代会期间,身为省、市党代会代表的他放不下病人,就在当天7点前把需要做的手术做完,然后去参会。一天早上手术后,打不上出租,情急之下,他找了辆电动车骑到了会场,门卫差点没有让他进去。

这就是“医者楷模”刘恒亮。

如今,刘恒亮出名了,但他一如既往地坚守着“一切为了病人”, 他的“医者楷模”形象愈发高大清晰起来。

他对记者说:“每当把病人从死亡线上抢回来时,是我最幸福的时候。”

汪 辉

孙甜甜 八年“甜”静如故

8年前,当孙甜甜从雅典载誉归来时,记者第一时间采访了她,那时的甜甜头顶着奥运冠军的光环,虽然已经成为万众瞩目的大明星,但中原人所特有的质朴劲头,以及她由内而外自然生发出的那种平和气息深深感染了到场的所有人,端坐记者面前,是那样地清爽和恬静。

首次让网球在中国骤然“升温”的无疑是李婷/孙甜甜这对女双姐妹花。8年前的雅典奥运会上,正是这对名不见经传的中国女双组合异军突起, 一路过关斩将笑傲群芳,成就了中国网球选手在世界网球大赛上的第一冠!令中原父老尤其骄傲和自豪的,“小花”之一孙甜甜,正是咱们地地道道的郑州妞儿。

8年里,甜甜获得过塔什干公开赛女单冠军,拿到了自己的第一个WTA冠军;与塞尔维亚选手齐蒙尼奇组成的跨国组合,摘得2008年澳网混双桂冠;退役后为人妻;完成硕士研究生学业;走上领导岗位……甜甜的身份发生了很多改变,唯一不变的是她对网球的那分“情”以及那种与生俱来的平和、恬静。

2009年,甜甜退役了,离开网球场的她“转身”走进北京体育大学的校园,开始她攻读硕士研究生的校园生活。网球生涯20年,甜甜自知学习落下的不是一点半点,既然选择了重回校园,天生就有一股执著劲的甜甜非要学出个样来。

“刚开始上课的时候,有不少老师和同学,认为我们这些奥运冠军班的学生来上课,无非就是为了混个文凭。但我不这样想,走进校园就是来学习的,哪能混个文凭了事?”甜甜告诉记者,她要做一个好学生。

“以前的一些动作只知道怎么去做,但其中的理论依据并不清楚,学习过后才知道这里面蕴含着很多生物力学的规律。另外,虽然我练习的是网球,但这项运动的步伐与足球运动某些步伐是相同的。其实有很多运动项目之间都是有规律可循的。掌握了这些规律对于培养运动员举一反三的能力很有帮助。”听着甜甜一脸骄傲地讲述着她在大学校园里的收获,记者为她感到高兴的同时,也切身感受着甜甜的成长和进步。

“网球已经成了我生命中的一部分,真的离不开了。”目前,孙甜甜的身份是河南省乒乓球网球运动管理中心副主任,她的主要职责就是协助“恩师”张琪一同管理、训练河南网球队。已经成功转型的孙甜甜,多了不少责任和担当!“我是在这里成长的,与大家都很熟悉,所以与大家相处得都很愉快。”

甜甜的丈夫张鹏是河南网球队男队教练,俩人恋爱期间,甜甜经常在外参加比赛,张鹏经常嘘寒问暖默默地给甜甜以最大支持。现如今,换成张鹏成天在外带队打比赛。对此,甜甜的笑容里流露着对丈夫的爱和理解,“大家都是在为河南网球作贡献,我很理解他,更要把家和家人照顾好,用实际行动支持他。”

几天前,当记者再度与甜甜“面对面”时,她8年前那句朴素的话依然清晰耳畔:“别把我看做明星,我其实就是一普通人。”

与首次谋面一样,甜甜还是那样质朴。奥运冠军是甜甜获得的无上荣誉,也是对她这么多年来刻苦训练的一种回报。奥运冠军让甜甜的生活发生了改变,但她淳朴的内心一点儿也没有变。态度亦如以前一样谦逊真诚,待人亦如以前一样如春风拂面……

王微晶 陈凯

石聚彬 我和党报的十年之约

2002~2012,好想你枣业,龙头高昂,一鸣惊人:特别是自2008年起,公司销售额以亿元速度增长;年销量连续八年位居行业第一;先后荣获中国驰名品牌、中国驰名商标、郑州市市长质量奖等百余项荣誉称号;去年,好想你成功上市。

2002~2012,好想你当家人石聚彬,名冠四方,满身荣誉——全国青联常委、奥运火炬手、省党代会代表、郑州市政协常委、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全国劳动模范获得者,等等。

“两个十年”,尽在党报的键盘下敲击,印刷在报纸上。恢复出版十年的《郑州日报》,见证记录分享了“好想你”这十年的成功喜悦,也得益于双方的十年之约。

2004年,我开始分包新郑,石聚彬成为我的采访对象。期间我采写了百十篇关于“好想你”的新闻稿件。不仅如此,2008年北京奥运会,在我的“撮合”下,“好想你”在《郑州日报》头版开辟专栏,由奥星逐日“播报”奥运金牌榜。2009年7月,我“换防”到金水,但心灵的距离依然没变。我可以自豪地说:老石这样的高端人士已成为我的终身朋友。我在他心中也一直享用着“老党”的“爱称”。

如何取得高端采访对象的认识认知认可,既需要记者的才情才学,更需要真诚相处和公关艺术——

陪他欢喜陪他忧,真心赢得真诚来。小石庄村,是石聚彬的故乡。每年腊月十六是石聚彬老父亲的生日。这天,与其说是石老汉的生日,毋宁说是全小石庄人的节日:每年这一天,石聚彬就要给全村的老少爷们发过节福利和慰问金。为了采写这篇稿件,我一连几年都是石家的“特邀嘉宾”,作为“编外兄弟”,随礼、喝酒、吃饭,样样不少。2006年,老爷子生日,我还带了一份特殊的贺礼:全年的《郑州日报》订报卡。这份特殊的贺礼乐坏了老先生,密切了报企合作。

2007年春节前夕,因为要落实一篇重要稿件,好不容易“逮”住石聚彬,他却一脸抱歉地说,朋友的父亲去世了,要去吊唁看望。我说,这好办,你的朋友也是我的朋友,你去吊唁,我陪你去,到他朋友家里,我照样三鞠躬,行大礼。这份执著和诚意感动了石聚彬甚至他的朋友,我和老石的关系当然越来越“石在”。

友情可以让素材“发酵”成好新闻。2009年1月,为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郑州跨越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报社要求选择一家三代人这三年的命运改观,小中见大看变化、话发展。我认真梳理、盘点和石家的交往与了解,很快就轻松自然地把石家祖孙三代的命运变迁组合在一起,2009年1月16日,《石家三代人的这三年》这篇好看、耐读的新闻稿件发在《郑州日报》上了。

岁月不居,友情永续。5月17日,记者奉命第N次去“好想你”公司采访石聚彬时,适逢全国四级人大代表前来视察。老石忙里偷闲说了句很哥们的话:“和党报的约定,和老党的友谊,没有期限!”

党贺喜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