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版:郑州日报恢复出版10周年纪念特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
温暖
默默耕耘
我的事
编辑的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我的事
记者 张乔普

业永远

青春

终究有一天,我会老去,而你,必定依旧青春。

今年你10岁,我30岁,我却在你的庇护下成长。

11年前,你还叫《郑州晚报》的时候,生平第一个记者节,就是你陪我度过。

2001年秋天,刚在大学教室里坐满一个月,甚至连“记者”是做什么的都没搞清楚,我就迎来了自己的第一个记者节。在郑大南区逸夫楼报告厅,陪我们过节的,是你的女总编。她两个小时的演讲内容已经模糊,只记得她很坚定地回答师兄的提问:“这是我热爱的事业。”

从来没想过,当时跟在师兄后面提问的傻小子,会和你结下不解之缘。

半年之后的一节专业课上,女院长掏出两份报纸让同学们传阅,并让大家说出他们不同。我第一次看到了鲜红的“郑州日报”四个大字。就在前几天,《郑州晚报》全新改版,《郑州日报》恢复出版。

2006年的记者节,第一次和你一起过。

区街新闻部、校对室、编委办公室、编辑中心、市县新闻部、时政新闻部……在你陪我过记者节的六年时间里,我一点点成长。

2007年9月22日,是郑州首个“无车日”,省会在二七广场等处举行隆重宣传活动,省市领导带头乘坐公交,倡导绿色出行。我作为编辑,参与当天头版的制作。次日的1版荣获2007年度河南新闻奖(版面)一等奖,我作为一名新兵忝列作者行列。——那是我第一次为你挣得荣耀。

2009年8月,我从编辑中心调往市县新闻部。工作还没有交接完毕,任务就来了:南水北调首批移民搬迁在即,我要随中牟县相关部门赴南阳淅川县接移民。

“这是个好题材,好好写,争取自己获个新闻奖。”出发前夕,你拍着我的肩膀鼓励我:“一定要写出移民对老家的依依惜别之情、对新家的憧憬之情,写出中牟人民对移民的欢迎之情。”夜里睡在地板上、天不亮就起床,挨家串户攀亲戚——《南水北调首批移民安家郑州》的稿子没让你失望,跻身2009年度河南新闻奖二等奖。——那是我第一次独立为你挣来荣耀。

2010年4月,在我走访中牟白沙镇杜桥村,和干部聊天的时候,碰上村民来办事,我第一次看到了老百姓习以为常的“开花公章”。“五瓣公章”这个并不是白沙镇原创的东西,被他们运用得非常充分,成为村民自治的一件“法宝”。

《“五瓣公章”晒透村务财务》的稿子随即出炉,短评、图片与稿子的有力配合,使这个新闻成为4月24日1版最大的亮点,在2010年度河南新闻奖评选中,荣膺一等奖。——第一次,我为你捧回第一。

6年成长,6篇文章、10张证书,我用自己的努力告诉你:我没有给你丢脸。

因为,你是我热爱的事业。

终究有一天,我会老去,而你,必定依旧青春。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