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版:郑州日报恢复出版10周年纪念特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
用心
“消夜
编辑
记录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用心
记者 卢文军

方可

赢得

尊重

当我们身处第一线十分用心采写新闻的同时,那份感动和之后带来的尊重也会随之而至。

“卢,虽然咱几年没见,但你那一回钻锅炉看检修,一下子就让老哥记住了。”

前不久,偶遇郑州新力电力有限公司党群工作部主任葛征宇时,他向我打趣道。

那还是2005年的事儿。七年,可以说,伴随时间的流逝,有些人有些事渐渐会变得模糊,别人能这么说,在唤醒那份记忆的同时,我的心底顿时有股备受尊重的暖流。

郑州新力电力有限公司,其前身是大家熟知的郑州热电厂。2005年的冬天,显得特别冷。1月12日,市热力总公司24小时值班热线响个不停,不少市民反映家中供热温度突然下降。经多方了解得知,主要负责给西区提供热源的郑州新力电力有限公司4号锅炉突发爆管故障,致使一次管网供水温度下降20余摄氏度。

严寒之中,期待家里暖意融融,抢修进展,无疑牵动众人心弦。

肩扛沉甸甸的期待和关注的目光,我密切关注抢修进度。

报道刊发第二天,我又赶往抢修现场。由于炉内温度高,灰尘大,虽然戴着防尘口罩,但呼吸仍很困难,汗水和哈气直往下流,锅炉本体检修工工作30分钟左右就不得不透透气,要么临时在进炉口,要么在锅炉外。

为了体验他们的抢修难度,我穿上了现场仅有的带有一个扣子的棉坎儿钻进炉内。炉内一片漆黑,抢修人员只能靠碘弧灯照明。由于炉内有50℃的高温,我踩着管道小心翼翼地从炉内西边走到东边,隔着炉排隐隐约约地看到碘弧灯的光线,听到坡口机的声响。短短5分钟,我已汗流浃背,满身灰尘,十分难受,不得不返回到进炉口。

就是这一遭,与郑州新力电力有过接触的人,记住了我,记住了我所在的单位——郑州日报。

无独有偶。这一年,供水管道,爆管频频。

深夜里,寒风呼啸,天寒地冻。一位在现场督战的公司高层曾说:“要不是肩膀架着脖子和头,我非得把头弄到肚子里面去。”

时任市自来水总公司自来水管网处维修一队队长耿中岭,由于连续在抢险工地奋战,嗓子严重发炎,却没时间去看病。在给管网处主任陈永昌汇报抢险进展情况时,突然失声,说了半天,只见嘴动,硬是发不出一点声音,最后用手比画着才把工作汇报完。

采访中,他笑,我也笑;他笑出了泪,而我却有种想哭的冲动。不为别的,只因为过去听说过“铁人”王进喜的故事,却没想到在我们城市市民正常安全用水的背后,有着这么多活生生的“铁人”!

亲历一幕幕场景之后,一篇《保障城市供水正常运行:有这样一支抢险“铁军” 》的长篇通讯在五版头题刊发。

我记得很清楚,报道刊发次日,耿中岭带着哭腔给我打电话说:“兄弟,你嫂子总说我忙我忙,不理解我,看了你的文章后,她哭着给我打了一通电话,她终于理解我了!谢谢你,兄弟……”

听罢,我也眼含热泪。

我们常说,“如果你拍的照片不够好,说明你离得还不够近”。诚然,当我们身处第一线十分用心采写新闻的同时,那份感动和之后带来的尊重也会随之而至。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