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要闻综合 上一版3  4下一版
十字路口站成一张“城市名片”
义务教育禁设重点学校重点班
诗圣行吟陇右
迎来人生重大转折
0529国土
0529房屋1
0529房屋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十字路口站成一张“城市名片”
没有啥比生命更重要每人一小步 社会一大步

(上接第一版)“按规定,你们不是该7点半上班么?怎么听说你每天都是7点之前赶到?”

听到这个问题,老杨有点不好意思地说:“刚到这个交警岗的时候,我给自己定的是提前10分钟到岗,可上班才发现,有个同事比我到得早。作为这个路口交通岗的岗长,虽然不能算是‘官儿’,可身在这个位置,我就该比别人多干点。所以第二天,我又提前10分钟来,可没想到同事还是比我早;于是我就再提前点来。所以现在已经成习惯了。”

“每天这么早,你得几点起床啊?”

“我啊,差不多每天5点50起床,洗把脸就出门了。”

“早饭不吃么?”

“吃啊,干了这么多年交警,身体的生物钟都习惯了,过了早高峰,9点多抽空垫点就是!”老杨说。

“那午餐、晚餐怎么办?”

“顺延往后推呗,天气热,在路口晒一上午,也没多少胃口,也不觉得饿。如果真饿了,两点随便吃点。至于晚饭,那更得等晚高峰过去啊,如果当天不堵车,9点多就能回家吃上饭了。”

听着老杨自然而然的回答,记者却听得越发沉重。

从早上7点到晚上9点,每天近乎13个小时的工作,这样的作息时间,即便铁打的人也会累啊!事实上,记者了解到,自从创建交通示范岗,连续3年,一年365天,杨华民几乎都泡在岗上。

老杨至今都记得,早在1999年,他第一次走上交通警察的岗位,没有丝毫的不适应,有的,只是对新工作的新奇和兴奋。那时候他和家人租住的房子在航海路和大学路口,负责的交通岗却在北环和南阳路交叉口。

因为家到工作地点的距离太远,唯一可以搭乘的4路公交车也不能直接到达。所以杨华民每天凌晨4点起床,步行到公交车站,再搭乘4点半的早班车上班,下车后还得走上一阵子才能到交通岗。

“那时候年轻,每天那么早出门,一点也不觉得累,浑身似乎有使不完的劲儿!”

回忆过去,老杨由衷地笑了:“你知道么,有一年冬天,大雪纷飞,天气格外冷,路上却格外顺,我早早到了岗上,那时候还没有北环立交桥,整个十字路口四个方向都空无一人,周围都是白茫茫的雪花,可我站在路口,就是觉得高兴,没啥特别的原因,就是觉得即便没有车辆需要我指挥,我单单站在那儿就满心高兴。也就是那个时候,我知道,自己是真的喜欢这份工作!”

爱一行 所以干一行

别人是干一行、爱一行;可杨华民却是爱一行、所以干一行。

从常人眼中威风的防暴警察,到转为平淡无奇的交通民警。

为啥会有这样的选择?杨华民说,是发生在血脉至亲身上的交通事故,让他选择了做一名交警。

直到今天,面对如织的车流,老杨依然会想起岳母被撞倒的那个日子。

那时的郑州车流量没有这么大,交通也没这么拥堵。当时,杨华民还在郑州市公安局防暴支队摸爬滚打,实践着守护一方平安的梦想。

杨华民的妻子在家中排行老小,父母对妻子的疼爱,自然延伸到了他的身上,他与老人感情颇深。

可就在一个下午,一辆狂奔的农用三轮车,撞到了杨华民的岳母,也永远带走了那个对女儿、女婿无比疼爱的老人。

那时,杨华民下定决心:做一名好交警,让事故少一点,让笑脸多一点。

如今,回忆往事,老杨更多的是感慨:“假如时光可以倒流,假如大家都遵守交通法规,一切也许不会发生……”

因为遗憾,所以更加执著。

不过是三尺交通岗,杨华民却把它当成释放激情的舞台;不过平凡一交警,杨华民却把它当成一生的事业来努力。

通过竞争上岗,2009年3月,杨华民成了郑州首个“交通文明示范岗”的岗长,从此,他的身影就和有“堵王”之称的花园路农业路口联系在了一起。三年风雨寒暑,他在这个路口硬是站成了一道风景。

这个交通岗,号称“郑州北大门”,地处郑州市区南北交通中心,周边遍布几家综合大型商场、动物园、企事业单位,是省会最繁华的路段。每到高峰期,这里车流量达到每小时1.4万余辆,一度拥堵现象十分严重,被市民戏称为郑州市区的“堵王”。

为了尽快解决拥堵,杨华民用心观察、反复琢磨。

他发现由南向北的车流量最大,便针对性地建议支队将由南向北的机动车道改成三排直行道,提高由南向北的通行能力。

他根据行人、非机动车速度慢的情况,尝试提前3秒拦停非机动车和行人,有效减少滞留,提高了机动车通行率。

付出很快有了收获。一年后,花园路与农业路交叉口摘掉了“堵王”的帽子,这个岗被命名为“杨华民示范标准岗”——这是全市唯一一个以交警名字命名的交通岗。

“这里有几路公交车通行啊?”为了“考考”老杨,记者随口问起。

“从北向南方向,有8条线路的公交车停靠;从南向北方向,有17路公交车;从东到西方向,30路、B1、B18、105经过……”老杨张口就来,了如指掌。

同一个十字路口,方寸之地,杨华民却在此每天从早到晚四个路口来回跑,值一天勤下来,要跑上20里路,一年穿坏7双鞋。

没有啥比生命更重要

采访中,突然有电话打来,老杨抱歉地走到门外。

隔着门,记者隐隐约约听到,似乎是朋友交通违法打来的说情电话。而老杨的回答更让人意外,严厉的语气近乎斩钉截铁:“罚,照章罚!拿假证是严重的违法,没啥可说的,就算咱是朋友,你也得受罚……”

挂了电话,老杨走进屋内,脸上还挂着余怒,和刚才和蔼的模样判若两人。记者这才知道,老杨对工作异常“较真儿”的名声是真的!

“干这行,免不了会遇到说情的事。你就拒绝得这么直接,这么难听,以后朋友咋做啊?亲戚还不得翻脸?”记者故意问。

老杨的回答同样干脆:“交通违法没啥可说情,这不比别的事儿,抬抬手过去了。每一次违法,都有可能关系到一条命!亲戚也好,朋友也罢,这种事是拿别人的命当儿戏,没有商量的余地。”

事实上,老杨的执法近乎执拗,近乎“无情”。

因为杨华民觉得,没有啥事能比生命安全更重要。正因为如此,为了他人的安全,他往往会“小题大做”;正因为如此,他也有了“最烦人”交警的头衔。因为在他身后,确实留下了许多不近人情的故事。

一辆轿车在快速行驶时突然实线变道,导致尾随车辆差点追尾。“牛气”司机拒不接受处罚,反而锁住车门闭目养神,老杨在骄阳下向他敬了100多个礼,终于使其折服。

一个骑自行车的少年闯红灯,老杨为了追他摔得一手的血。少年戏谑他:“为了罚我10元钱,你至于么?”老杨认真地告诉他:“这次让你走了,下次你还会闯,闯多了,或许你会因为这个送命;这次罚你10元,钱不多,但至少会让你记得不该做,摔了我也值!”

一名青年在机动车道逆行骑自行车,碰上老杨批评,小青年满不在乎:“我的命我做主。”老杨苦口婆心:“你这是把自己的生命让别人做主。” 两个小时“论战”后,小伙子心悦诚服:“这事会警示我一辈子。”

骑电动车走快车道的,他拦住,先讲一堆“大道理”,再罚款20元;行人翻护栏的,他跑几十米去追,最后从公交车上“请”下来,罚款50元……

按照人们的理解,交警的核心工作就是解堵保通,首先要管好那些“开机动车的”。可在杨华民看来,宁愿事前听骂声,不愿事后闻哭声,保障行人和非机动车主的安全是第一位的。

老杨说:“开车的外面是铁皮,车受伤害可以修修补补,可一旦人出事,非伤即残,甚至就是死亡,血的教训太多。所以,面对违法,我必须心硬,必须纠正。不但纠正,我还得让对方知道‘错在哪儿,必须改’。”

一些人开始时对老杨的执著不以为然,时间长了又被他的执著所感动。

2011年7月11日,市民于阿姨骑电动三轮车违章被杨华民暂扣。老人较上了劲:“小样儿,我退休了没事干,缠不死你!”老杨走到哪儿她跟到哪儿,实在吃不消了就坐着等,老杨就像个流动的电线杆,酷暑之下不停地跑,5个小时下来,身上的警服已经被汗湿透。第二天,于阿姨买了10个西瓜,手持“敬业利民”的条幅送到了杨华民的岗上。

每人一小步 社会一大步

老杨对工作认真,对家人和自己却很“刻薄”。

他对自己“刻薄”,是因为日复一日的加班加点,年复一年的尾气噪音。13年风霜雨雪,昔日防暴队5公里越野跑第一名的强悍身体早已不复当年。

出了两次事故之后,他的听力下降得很厉害,听力尚不及常人的一半;因为长期站立,他双腿的静脉曲张非常严重;因为三餐没有规律,老杨的肠胃紊乱、头发越来越稀疏。唯一不变的,是他执勤时依然笔挺的身姿。

今年五一小长假,领导强制他调休。可在难得的假期,他却一个人花了四个半小时,徒步走完了刚刚通行的京沙快速路。因为老杨想的和别人不一样,大家都在感叹新路有多“快”,可老杨却想研究一下,快速路通行后会不会带来新的交通难题。

他对家人“刻薄”,是因为对家庭的“不负责”。在他的时间表上,工作永远排在第一。13年来,他对妻儿家人承诺的相聚不曾兑现,然而,在那小小的交通岗上,他却从没缺席。

面对妻子,他心怀愧疚;每天晚上,不管他加班多晚,只要一进家门,妻子都会捧出热乎乎的饭菜,陪着他一起吃晚餐。

就是这个始终认为自己“没有做啥”的普通交警,却感动了无数人。因为,把每一件平凡的事做好,就是不平凡。

在岗上,很多人开车经过,会特意摇下车窗,就为看他一眼;天热了,会有人送冰红茶,送绿豆汤;遇上下雨天,惦记他大檐帽儿的人就多,防水的浴帽会整沓送来;冬至,有人会送上热腾腾的头锅饺子……

就是这样一个自认“不是英雄”的普通警察,却赢得了公安系统的至高荣誉:

“全省五一劳动奖章”、“全国政法系统优秀党员干警”、“全国优秀人民警察”……从警20年,杨华民获得了很多荣誉,但他最看重的还是刚刚获得的“全国爱民模范”荣誉称号。相比其他荣誉来说,杨华民更看重“爱民模范”这几个字,在他看来,这就是对自己的最高褒奖。

如今,老杨成了“明星”,可他坚持说,我就是普通人,干了分内的事。

的确,现实中,脱下警服,他普通得几乎让人认不出;可在网上,他却是已经有着两万粉丝的“微博控”。

年过不惑,老杨却为何赶起新潮,开微博?原因很简单,老杨说,城市交通,一个人的力量很有限,可在网络,群体的力量却无限。两万粉丝不算多,可如果我能给他们带来一点变化,一点影响,我相信他们也会影响更多人。城市交通,一人一小步,社会一大步!

作家刘震云说,真正的聪明是愚公移山。世界上不存在大智慧,就像世界上本不存在才华这个词。重复的事情不停地做,你就是专家,做重复的事特别专注,你就是大家。

老杨不是“舞者”,却在守护生命的舞台上坚守着自己的理想和激情,与城市同舞。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