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要闻国内 | 上一版3 4下一版 |
|
||||||||||||||||||||
|
||||
随着又一个 “六一”儿童节到来,各大商圈“摩拳擦掌”,将儿童节变成“购物嘉年华”。记者调查发现,如今的儿童节礼品不仅价格高企,而且还往往通过 “终极版”“限量版”这样的概念营销“深度套牢”消费者。 4岁女童棉质裙标价1090元 走进上海商场超市,远远就能看到以儿童为主题的促销活动,当孩子们的儿童节成了家长的“儿童消费节”,原本仅仅是家长表达爱意的节日礼物也变得日渐沉重。 在陆家嘴商圈,一间知名品牌的专卖店里,一款适用于4岁女童的棉质针织短袖连衣裙标价为1090元,同一系列的针织短袖衬衫价格为590元。“因为品牌定位,我们成人专柜和儿童专柜的服饰从来不打折。”营业员表示,所以在儿童节也没有活动,但即便如此,服装销量仍然很好,即使不打折也已经卖断码了。 然而,对不少家长来说,“衣贵贵”还并不是儿童节的最大开销。 位于浦东的苹果专卖店里,记者看到不少带着孩子来选购iPad等电子产品作为儿童节礼物的家长。家住浦东的刘先生告诉记者,自己的iPhone4S被6岁的女儿“长期霸占”,于是决定在儿童节送女儿一个iPad。“小朋友就是喜欢玩游戏,屏幕大一点对眼睛好些。” 当玩具也开始模仿iPhone、iPad进行升级,越来越多的家长们开始担心,自己将被玩具“深度套牢”,“割肉”的幅度越来越大。 家住上海的白领陈安告诉记者,儿童节成了“割肉节”。她4岁半的侄子指定了一款要价300多元的“终极版”小公仔作为节日礼物。“其实之前侄子生日的时候,我已经给他买了这款玩具当时最新的‘三合一系列’,但这次商家又推出了‘七合一系列终极版’,为了让小朋友开心,只好再度‘割肉’。虽然每次都只涨一点点,但算下来在同一款玩具上已经投资了千元之多。” 过度消费部分缘于“攀比” 对不少经历过物质不够丰富童年的80后父母来说,孩子们的节日成了他们弥补个人缺憾的契机。网友小薇说,“我小时候穿过很多姐姐的衣服,没一件合身。现在我一定要把女儿打扮得漂漂亮亮的,过节一定要穿公主裙,再贵也无所谓。” 从5月初开始,儿童节礼物就开始热销。仅在淘宝网上,最近一个月内“六一”关键词的搜索和成交量就大幅增长了300倍,吸引近1000万人疯抢1.3亿份童趣用品。 在复旦大学教授顾晓鸣看来,正是这种“补偿心态”让一些80后父母甚至会把儿童节当成自己的节日,与孩子共同庆祝,所以花费也不会按照小朋友的物价标准,而更可能按照成年人的物价标准。 在一些社会学家看来,父母间相互沟通本是好事,几个同龄孩子的家长一起团购省钱、一起交流育儿经验都是很值得提倡的。然而这种“抱团”的做法也容易造成“从众效应”。一些父母出于“攀比”心理,不惜重金“证明”甚至“炫耀”自己对孩子的爱。 “我们小时候儿童节印象最深的就是各种联欢活动,看汇报演出,还有各种游园活动,猜灯谜啊做游戏啊,其实都很简单。那个时候,想到半天不用上课可以一直玩就已经觉得很开心,从来没有想到还能收礼物,放假就已经是最大的礼物了。”年轻妈妈刘娜说,“哪里像现在,跟宝宝说儿童节去‘汤姆熊’,他还不一定能提起精神呢。” 据新华社上海5月31日电 |
3上一篇 下一篇4 |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