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郑风 上一版3  4下一版
《锵锵三人行·跟陈丹青聊天》
1
功罪石与功罪诗
胡适三绰号
雪后九寨沟
2
南泥湾情思
六月
家园纪事(国画)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南泥湾情思

宋子牛

正是绿遍山野白满川的暮春时节,五月的陕北高原,像巨大画笔濡染过一般,五色斑斓。春风入怀,激情难抑,我们睁大双眼,尽情饱览先辈们为之流血流汗的这方热土——延安的南泥湾。屯垦开荒,是激情燃烧的岁月中悲壮而感人的一幕。由于敌人的封锁,边区的粮食和生活用品十分匮乏。1940年5月,朱总司令带人来到南泥湾一带的荒山野岭勘察后,决定在此屯垦,毛主席听了汇报连声称赞。在轰轰烈烈的大生产运动中,从领袖到士兵,人人开荒种地,个个纺线织布,风餐露宿、披荆斩棘。“春天里来春风吹,满山遍野镢头挥”,荒无人烟的不毛之地被垦成了米粮川,不仅实现了自给,南泥湾还成了闻名遐迩的“到处是庄稼,遍地是牛羊”的陕北好江南,成为“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一面旗帜。

眼前的南泥湾,山坡葱茏,梯田高下,井架入云,高楼栉比,附近的稻田铺绿叠翠,春风阵阵吹过,似在叩问崖畔的山丹丹花。这里现在属于南泥湾农场,建有工厂、学校、医院、油井,田连阡陌,五色斑斓,种植着玉米、水稻及中药材、果类等。放眼望去,沟岔里是一排排窑洞式的新居,昔日尘土飞扬的沙石路变成了平坦的柏油路,高大的白杨树在迎风细语,山坡上野花点点,随意绽放。如今的南泥湾,到处生机勃勃:一条条街道宽又平,一座座楼房披彩虹,一盏盏电灯亮又明,一排排绿树迎春风……在先辈们拓荒创业的基础上,老区人民正乘着改革的春风,为它描绘着崭新的容颜。

大生产纪念馆里的图片和实物,将历史闪回在我们眼前。发黄的老照片再现了当年的景象:烂泥遍地,黑潭臭水,方圆百里,林莽丛生,野兽出没,荒无人烟。敌人要“困死、饿死八路军”,怎么办?“饿死呢?解散呢?还是自己动手呢?我们的回答是‘自力更生’四个字。”毛主席这铿锵有力、掷地有声的话语,如拨云见日,指明了方向。“南泥湾劳动英雄朱玉环,现年71岁,参加我军。兹委任为本旅农业生产教官,指导本旅各部农业生产……”王震旅长有谦谦君子之风,他诚聘老农为师的故事,让人想起“樊迟请学稼,子日:吾不如老农”的典故。毛主席奖罚严明,给359旅颁发了集体奖,题词:发展经济的先锋。个人奖给了王震(旅长兼政委),题词:有创造精神。还给何维忠(旅供给部部长)题词:切实朴素,大公无私;给罗章(旅供给部政委)题词:以身作则;给晏福生(717团政委)题词:坚决执行屯田政策。而骑兵大队的王某、黄某则列入黑榜处罚。这就是“加强纪律性,革命无不胜”的共产党人的铁的纪律。

《歌唱南泥湾》的作者马可、贺敬之,曾在南泥湾烧过木炭开过荒,“睡觉睡不好,蚊子到处咬,伸手抓一把,不知有多少”。他们艰苦备尝,深有感触,于是饱含激情,写下了这首脍炙人口、传唱不衰的歌曲。是生活的积累和生命的绽放,才使他们写得如此激情飞扬,生动感人。一条普通山沟,因一群将士的垦荒壮举,一首激越的抗战民歌,郭兰英甜润的演唱而闻名遐迩。是传奇更是历史,南泥湾从此声名远播。崖畔飞歌,历久弥新,那穿越时空的旋律已扎根在我们心底。

这块红土地上感人励志的故事很多,无不再现了史诗般的英雄业绩。毛泽东旧居、旅部旧址、垦区政府旧址、八路军炮校、九龙泉等,风物处处,让人流连,听不够,看不完。因行程安排紧,我们只好兴致勃勃地在纪念碑、大生产铜像等处,抢拍了一些照片,以资纪念。革命遗址激励人心,田园风光旖旎动人,脚步亲吻着脚下泥土,“花篮的花儿香”的歌声一路相伴。再回首,“一把镢头一支枪,生产自给保卫党中央”!当年无数年轻将士的朴素誓言,已随风雨远去,但它彰显的忠诚、信仰、坚韧和力量,永远让人感念!

“成由勤俭败由奢”,来到南泥湾,更深刻地明白了这一道理。延安的革命精神,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光荣传统,是我们克敌制胜的法宝,是应该世代坚守的心灵家园。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