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郑风 上一版3  4下一版
做东
给自己留路
史培刚书法
《后花园》
光影定格的风景
荷(国画) 周皎
品味享受
连载
连载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连载

“你住哪里?”

“东边。你呢?”

“朝阳公园。”

看来是我太谨慎了?他对此事倒是胸无城府,一张口就告诉我具体目的地,而我说的只不过是地图上有指向的一大片,大到打车兜一圈都得小半天。

何必对一个并无恶意的陌生人如此戒备?于是我补充道:“我去大望路。”

“这么近?”他语气中仿佛有点隐约的惊喜,“不介意的话我们可以拼车回去。”

“也好,比地铁省事。”我居然欣然答应跟一个陌生男人拼车。

传送带慢悠悠地一圈圈往外转,他终于弯下腰将转到面前的箱子提了下来,那是个没有任何装饰的深棕色大箱子,贴在拉杆边的行李条就像黑桌布上的白筷子一样显眼。他伸手时我才看仔细——这人的衬衫袖口居然有一对方形的银色袖扣,精致素净却不抢眼。坐经济舱提皮质箱子穿伦敦雾还有对袖扣,简直一副家道中落沦为平民的贵族末裔或是80年代英国海归的样板。真不知道他是刻意往怀旧了收拾,还是纯属个人喜好比较特别。

出租车上,我们有一句没一句地交谈,气氛还算融洽。很庆幸黎靖没有跟我进行自我介绍环节,更没有互换电话。大家心里都清楚:只需善待彼此同路的缘分,人生际遇就是如此,并非事事都要有目的才可以过得开心。

他甚至不知道,我知道他叫黎靖。

出差回来了就得去书店上班,何况我还因为航班延误多耽搁了一天。

通常刚开始营业的时段顾客很少,收银台几乎不用人看着,我能有时间整理院子,给花草浇水。此时此刻再次见到黎靖,则是规律生活中少见的意外。

北京城有两千万人口,我们却在两天之内第二次偶遇。上一次,我们同机夜归;这一次,他是今天的第一位客人。

“你在这儿工作?”他见到我,脸上仿佛有几丝故友重逢的惊喜——说是“仿佛”,其实我也看不真切。

“你来看书?”我几乎是同时开口。

“呃,我是想来问问下午的签售活动。”黎靖语气虽然从容,却仍能够轻易地被人觉察出几分尴尬。

“下午三点半,云清的新书《7公里》签售会?是这里。”我指了指那堆书。

“谢谢。”他顺着我所指的方向看了看,“我能不能现在买一本?”

我颇有些意外:“现在?等到下午能买到签名版,现在只是一本普通的新书。”

“我知道,可是我下午来不了。能不能先买一本留在这里,下午拜托你帮我请云清签名?如果可以的话,明天我过来取。”他干净的颈部妥帖地包裹在衬衫衣领里,下巴上没有胡楂,且丝毫没有已婚中年男人的邋遢。我所指的“邋遢”并非外表不讲究,而是浑身散发出的一种懒散、疲倦、尘埃落定、拖拉着脚步生活、疲于养家的机械感的气息。

或许他不用疲于养家;又或许,他还算不上是“中年”?

从收银台付完账回来,他把书交给我,向我道谢,然后才离开。

这两年来,我乐于在书店过简单的生活,闲暇时兼职翻译些外版小说,竟然从未怀念过以前高薪厚职的同传译员生涯。都说由奢入俭是个艰难的过程,而我觉得当下的简单更快乐。

下午的签售持续了近两小时,比我们想象的要热烈得多。云清一直被读者团团围住,我只是坐在两三米之外,都看不见她的脸。守在收银台后手忙脚乱的一下午过去后,云清的编辑总算记得把黎靖留下的书拿去签了名交还给我。

傍晚七点左右,黎靖就来了,没等到他说的“明天”。

我把书给他,他道了谢,接过书顺手翻开。这个再普通不过的动作却在半途忽然停顿下来,他面带惊讶的神色,盯了书页几秒钟,又疑惑地看向我。

“怎么了?”我不解地从他手上拿过书,自己一看也呆住了。

扉页上用清隽的字体写着:“黎靖先生惠存。”下边是云清的签名。

我这才想起那张写着他名字的便笺纸。要知道,我当时是随手写下夹在里面避免忘记或混淆的,大概是编辑拿去签名时被云清看见了。

“这签名是……”黎靖犹疑地问。

我脱口而出:“噢,我下午一直都坐在收银台走不开,是云清的编辑帮我拿去签的。”

他接着问了个我不知道怎么回答的问题:“她知道书是我的?”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