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版:新闻时评 上一版3  4下一版
从陈竺部长的“感谢媒体”说开去
公众为何热捧
“副市长骑车送女”
孙子辱碑
冰心先生亡魂何辜
“彩票硕士”不能脱离公益底色
母子变“夫妻”
还有多少高速路
收费可以下调
慈善容不得
一分钱的欺骗
伟大高尚
从平凡中起步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从陈竺部长的“感谢媒体”说开去

日前,在上海一个公共卫生方面的研讨会上,卫生部部长陈竺表示了对于媒体曝光“问题胶囊”等行动的感谢,称这些教训反映了公共卫生的极端重要性。(6月3日《新京报》)

陈竺部长感谢媒体,曝光“问题胶囊”等影响公共卫生服务的药品事件。这虽然只是讨论突发疾病等公共卫生事件的研讨会上一笔带过的“礼节性”表态,但是这种媒体观,仍得到了网民的一致喝彩。

近年来,媒体报道过的各类食品药品安全事件,事发地的相关部门,总有几分抵触情绪,认为媒体的曝光,有些“揭丑”的意思,是和自己过不去。

但是,随着国家对食药安全监管的日益加强,随着公众相关安全诉求的显著提升,相关部门对媒体监督曝光的态度,也有些转变。不光是民众,政府部门也发现,媒体的曝光和监督,对于食药安全事件的良性发展,有利无弊。正是媒体的监督,为事件的向好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助力。

“感谢媒体”,也成了常态。比如,前不久复旦大学一学生办的一个食品安全网站,蹿红网络,这个被网友称作是“有毒食品警告网站”的个人网站,这一提供“中国食品安全问题形势图”的“自媒体”平台,不仅备受网民好评,也得到官方认可和赞许。上海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领导和工作人员,还专门赶赴学校,和该学生面对面交流,并表示政府将支持其办好网站。

而回到药品监督上来,陈竺部长感谢媒体曝光“问题胶囊”,这种直面问题不回避不务虚的实事求是的态度,值得肯定。不过,囿于自身特性,相对于药品安全事件或者公共食品安全事件,媒体的曝光,总是有着相当的滞后性,这几乎是食药监管链条上最末端的一环。而手握监管之权的各相关的公职部门,在每一个职责范围内的监管环节,如果都能严防死守,各司其职,精诚合作,将自己手上的一环当做监管的最后一道防线,那么无论食品还是药品的安全事故,都将大幅下降。

说到底,所有的媒体监督和曝光产生的正向推动力,也都有赖于执法部门雷厉风行公正权威的调查处理。靠媒体发声,是退无可退的无奈之举。所以,“感谢媒体”可以,却不能指望完全依赖媒体,因为正本清源之策,还是只能部门从根子上严格监管。   李晓亮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