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郑风
4
5
生死关头的语言智慧
说 “辣”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生死关头的语言智慧

李志刚

古代有:“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但在历史上,也常常发生在人头落地的紧要关头,仅凭几句话,不仅成功地阻断了皇上的杀人念头,有的甚至让皇帝老儿幡然醒悟甚至感激涕零。

那么,在那些历史上的生死关头,究竟有些什么锦囊妙语?竟能发挥如此神奇的作用?

秦王嬴政伐楚失败后,亲自到频阳力请王翦出山。王翦对秦王说:“若非要用老臣,陛下须给我60万大军。”秦王尽管允诺,但心中马上杀机四起。秦王想:“你王翦要我主力大军,一旦你倒戈,我不就死无葬身之地?”

秦王的狐疑被王翦捕捉。于是,起兵伐楚当天,王翦对秦王说:“请主公恩赐良宅和园林给臣下。”嬴政不解:“将军既已出兵,何患贫穷?”王翦说:“为大王部将,虽立战功却终不得封侯,所以趁大王亲近臣下时,多求良田屋宅园地,为子孙置业。”秦王大笑。王翦的军队行至关口后,又五度派使者回朝求良田。

秦王见王翦如此求富,说明王翦无意王位,心里头非常高兴,杀王翦之心马上化为乌有。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王翦的部下认为他求赏过分,王翦却不以为然,他一语道破天机:“我是不想做‘兔死狗烹’中的那只狗啊!秦王生性猜忌粗暴,如今他将兵权交付给我,我只要得胜回朝,他肯定会杀了我。我只有把自己打扮成‘贪财富、不求权’的形象,才会打消秦王对我的猜疑。否则,我得胜回朝之时,就是我奔赴黄泉之日。”

王翦的话,体现了他对政治的深刻洞察,前后有充分思量的时间,但历史上,还有一些刀架脖子上急中生智说出来的话。这些话,更是充满了非同凡响的应急智慧。

曹丕即位后,随便找了个借口,说兄弟曹植在父丧期间礼仪不当,把他拿下问罪。这罪犯的重,当时要被处死。曹植被传旨来到大殿,曹丕数说着曹植的罪状后,盛气凌人地说:“父亲在时,常夸你文采好,我不相信。今天,限你七步之内成诗,如果完不成,休怪我不顾手足之情,问你死罪!”于是“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正好走到第七步时,一首完整的诗作出来了。

手足相煎,为何如此急迫?哥哥曹丕岂能不懂?他心里像打翻了五味瓶,有自责,有难过,有同情,也有羞愧。他利用至高无上的皇权来报个人私仇,却被弟弟狠狠地刺中了软肋。于是曹丕急忙从大殿之上走下来,搀扶着弟弟,当堂免去了他的死罪。

西汉时期著名的辞赋家东方朔性格诙谐,言词敏捷,滑稽多智,由于坊间长久以来敬佩东方朔的正直人格和渊博学识,就把他誉为智圣,后人推崇他为笑话、相声、谜语、占卜、俗文学的祖师爷。

一次,汉武帝听说君山上有美酒数斗,如能喝到,可以不死为神仙。武帝得知后,就斋居七天,派了栾巴带童男童女数十人到山上求之,果然得到了仙酒,就带回来给武帝喝。武帝未喝之前,东方朔就偷偷地喝光了。于是武帝大怒,下令推东方朔出去斩首。正当卫士将东方朔五花大绑时,他当着满朝文武对武帝说:“假如酒有灵验,你杀我,我也不死;要是没有灵验,这酒有什么用呢?”武帝一听确实有道理,马上下令释放了东方朔。

两位才子的“免死妙语”各有不同,曹植靠渲染兄弟亲情,打动了曹丕的恻隐之心,而东方朔则是以现身说法,捅破了那个美丽的谎言,而恰恰汉武帝又是一位“知错能改”的英明君主,于是东方朔死里逃生。

历史上还有些“免死妙言”,有时还很“雷人”,比如这句:“皇上,如果你杀了他,不就给了他成为千古忠臣的机会。所以,皇上,你得忍一下,千万不要给他这个机会。”

比如海瑞,他耿直忠贞、爱民如子而闻名天下的“道德楷模”。他自备棺材,进谏嘉靖皇帝,谏言中历数了嘉靖当皇上以来荒芜朝政的种种罪行,把皇帝骂了个狗血淋头,这样的谏言可是犯上的死罪,嘉靖看完奏折,当场将折子撕成碎片,气得浑身哆嗦,大叫非把海瑞千刀万剐不可。

生死关头,嘉靖身边大臣说:“皇上,你可千万不能杀海瑞。为什么?海瑞的忠贞天下有名,你现在杀了海瑞,固然可消一时之气,但皇上您会失去民心,会给您留下‘罪同桀纣’的恶名,却成就了海瑞千古忠臣的名声。相反,你放了海瑞,一来可以展示皇上您虚怀纳谏的政治家气量,二来也让海瑞想当千古忠臣的‘算盘’落空。”

一番话说得不无道理,于是嘉靖考虑再三,最终放了海瑞一条生路,因为谁也不想死后当“桀纣”,嘉靖也不例外。而海瑞既酣畅淋漓地出了口恶气,还风风光光地回家,继续他为民做主的干活。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