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版:新郑聚焦 上一版3
带领移民走向新生活
移民心中的贴心书记
探访薛店镇观沟
移民新村美好生活
郭店镇党委政府
用心用情做好移民工作
新郑探索移民安稳致富之路
twg2619
twg2617
twg2618
twg2616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以人为本 服务为先
新郑探索移民安稳致富之路

在近日河南省南水北调丹江口库区移民迁安总结表彰暨后期帮扶工作动员电视电话会上,新郑市荣获“南水北调丹江口库区移民迁安工作先进单位”荣誉称号,相关乡镇和个人获得“集体二等功”、“先进个人”、“个人一等功”、“移民模范”等荣誉称号……会后,新郑市召开专题会议,指出:在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下,移民工作取得了阶段性的胜利,以后要在就业致富上更加下工夫,从土地流转、基础设施配套、产业结构调整等方面入手,加强移民群众的培训工作,让他们的致富之路越走越广、越走越阔。

现如今的新郑,“移民”这个词也逐渐在淡化,他们已经深深融入了新郑这片热土。为什么在这么短的时间有如此明显的变化?且看新郑如何探索移民安稳致富之路。

破解难题一

如何搬得出、稳得住?

移民从淅川千里迢迢来到新郑,新地方、新家园、新起点,如何让移民一到新郑就有如家的感觉?新郑坚持“三个为重”。

新村建设以移民满意为重。把移民新村作为全市新农村建设试点村、样板村,高标准规划、高质量建设,事实证明,移民新村真正成了移民群众想来、愿来、盼来的满意新村、如意新村。若是归纳起来,移民新村有“八化”,即房屋美化、道路硬化、新村绿化、照明智能化、能源清洁化、饮水安全化、生活舒适化、管网一体化;移民新村有“三个更加”,即房屋造型更加实用、居住面积更加宽敞、室内设计更加人性化。

土地整理以移民利益为重。“不把一分薄地给移民,不把一亩旱地给移民”,这是移民新村所在乡镇必须贯彻的准则。按照“田成方、路成网、树成行、村庄美、井通电、管入地、旱能浇、涝能排”的标准,新郑市通过加大投入、打井配套,保证移民村土地亩均效益达到“两个双千”:粮食产量双千斤、经济收入双千元,使移民群众生活有基本保障、无后顾之忧。并且,薛店镇、郭店镇等移民安置区旱涝保收田农用机井升级改造示范工程还是该市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万亩示范工程之一。

党员干部以移民服务为重。按照“党建强新村、务实建新村、文明树新村、服务优新村、法治安新村”的思路,新郑市在移民村深入开展“双强双有”活动,靠基层组织和党员干部的带动力、凝聚力和影响力,引领广大移民群众走进新家园、创造新生活。结合创先争优活动,该市组织抽调418名党员干部与移民户建立“一帮一”跟踪服务机制,家家定有结对帮扶员,户户设有便民联系卡,使移民群众充分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与关怀。

破解难题二

如何有工作、能致富?

古人语: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新郑之于移民,前期赖以生存的“鱼”和以后赖以发展的“渔”,都要给。而这个“渔”,就是促进创业就业。

围绕就业做文章,增加工资性收入。搬迁前,新郑市组织企业赴淅川慰问,举办劳动就业现场招聘会,让移民提前了解新郑经济发展形势;搬迁后,由市财政出资,以实地观摩、技能培训等形式,提高移民就业能力。同时,针对移民就业出台一系列优惠政策,如组织专场招聘会、为新进企业的移民群众前3个月每人每月发放100元的补助、为移民村安排了公益性岗位等,通过以上举措,移民村现有劳动力2754人,已实现就业2484人,就业率达90.2%,月均收入可达1500元左右。

围绕土地做文章,增加财产性收入。在征求移民意愿的基础上,实施生产用地土地流转,引导移民走出土地,走向市场。如薛店镇观沟村征得群众同意后,将部分生产用地流转租给新郑市君源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投资建设占地800亩的高科技现代生态农业示范园,企业每年向移民支付租金,并逐年上浮。同时优先录用移民村60岁以下的移民,从事力所能及的耕种、施肥、除草等田间管理,每年直接为观沟村带来60万元经济收入。

围绕创业做文章,增加经营性收入。新郑市制订实施了全民创业30条《意见》,鼓励移民群众自主创业。为移民创业开辟绿色通道,优先为其办理个体工商营业执照、食品流通许可证、烟草专卖零售许可证等,先后有30多户移民在家中办起超市、菜场、餐饮、门窗加工等家庭经营项目。如和庄镇钟观社区移民利用自家移民房屋在移民村里办起特色餐馆,主推经营具有淅川风味的丹江鱼,提高了家庭收入,带动了村民创业。

破解难题三

如何得实惠、享和谐?

新郑大力推行惠民政策,让已经在新郑扎根的移民亲人,感觉幸福指数和安全指数更高,快乐感和归属感更强。

移民群众入住后,以“故乡并不遥远、亲人就在身边”为主题,新郑市适时组织开展了“送亲情、送岗位、送家电、送健康、送文化、送爱心”的“六送”系列服务活动,使每一位移民充分感受到“把故里当故乡、视移民如亲人”的亲情乡情。

围绕居有所安,为每户群众送去了“六个一”:搬迁后一周的生活用品、一份家庭水电气设施使用指南、一份新郑市地图、一份新郑城区图、一份新郑市情简介、一份惠民政策宣传册,帮助乡亲们尽快适应新生活、熟悉新环境;围绕“学有所教”,高标准建设了移民小学,免除了高中段移民学生的学杂费,使所有移民群众的孩子都能接受十二年免费教育;围绕“老有所养”,组织民政、社保等部门为60岁以上移民老人办理了老年优待证,使所有移民老人实现了免费乘坐城乡公交车、享受基本养老保险;围绕“困有所帮”,为符合条件的移民群众办理了农村低保手续,实现了困难群众应保尽保;围绕“文明和谐”,在节假日期间,新郑市筹资20多万元慰问移民群众,开展文化娱乐活动。

现如今,新郑的移民群众在语言、饮食习惯、生活方式上逐步融合到当地生活之中。更随着10多户移民与当地居民结缘成亲,更是真正建立了“血浓于水”的亲情,新郑,已真正成为移民群众的家乡!

后期帮扶措施

为扎实做好南水北调丹江口库区移民后期帮扶工作,帮助移民发展生产、增加收入、安居乐业,促进移民新村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新郑市坚持“输血”与“造血”并重,政府扶持与自力更生相结合,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促进移民稳得住、能致富为核心,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型农村社区,突出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完善公共服务,大力开展移民生产扶持,全面提高移民收入水平,建立和谐稳定长效机制,促进移民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巩固新村建设成果。努力健全移民新村基础设施和公益设施运行管理长效机制,努力把移民新村建设成为新型农村社区。

夯实农业生产基础。从高标准农田项目建设、水利建设、农业综合开发、农机具补贴等方面优先倾斜,为移民经济可持续发展创造条件。

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因地制宜、因村制宜,应用现代科学技术,优化农业种植结构,打造特色农业种植基地,帮助指导移民发展畜禽养殖。

搞好移民培训就业。着重培养农村实用人才,着重抓好移民“零就业家庭”和移民新增劳动力的就业工作,着重拓宽移民增收致富门路。

促进移民尽快致富。鼓励移民发展特色种植业、养殖业、农产品加工和劳务经济;提供小额贷款支持移民从事个体经营、创办企业;落实税收减免退等优惠政策支持移民发展二、三产业。

加快发展社会事业。加大移民教育支持力度,加大移民公共文化设施投入,大力发展移民卫生、体育事业,建立移民健康档案,抓好救助体系,加强移民村精神文明建设。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