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综合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一盗窃团伙技术开锁专撬奥迪
湘江船上的最后诗作
多家水表玩自转
每月白流水千吨
申请保障房不符条件
285户家庭被劝退
纬一
0511品珍行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湘江船上的最后诗作
诗圣寻踪 纪念杜甫诞辰1300周年

本报记者 简薇薇 安群英 文 唐 强 图

公元768年,杜甫将40亩果园交给好友打理,告别夔州,沿长江东下,到湖北湖南寻亲访友,筹划途经楚湘大地,北回洛阳。但他没有想到,从此,再也没有回到魂牵梦绕的故乡,公元770年冬天,贫病交加的诗圣,病卒于湖南湘江的一条小船上。“便下襄阳向洛阳”的美好归途,只能留在诗中畅想,成为千古遗憾。

亲朋无一字 老病有孤舟

5月中旬的一天,记者一行从奉节出发,乘坐轮船出夔门顺长江东下前赴宜昌。准备追随诗圣足迹,由宜昌前往岳阳。船行途中,忽遇大雾,不得不临时停靠,一小时后方又起程。再经过大约40分钟的光景,也不知是到了哪个口岸,渡船忽然又不能前行了,我们只好冒雨提起沉重的行李,随其他乘客一起爬上长长的山间石梯,改乘船家临时为我们安排的汽车继续前行。颠簸在崎岖的山路上,又走了两个多小时方才到达宜昌,买火车票时才知宜昌到岳阳不能直达,只好放弃岳阳,临时改变线路,马不停蹄地乘火车由宜昌到达衡阳,再转乘长途客车前往耒阳。在耒阳采访后,再乘车赶往长沙。一路下来,颇有颠沛流离之感。遥想1000多年前,在交通工具尚不发达的唐代,不知道贫弱多病的诗圣,又经历了怎样的奔波。

路上,同行的中国杜甫研究会理事、杜甫研究所副所长孙宪周向我们介绍,公元768年春天,杜甫一家离开夔州,沿着瞿塘峡顺江东下,先到当阳(今当阳育溪镇杜甫沟)与弟弟杜观见面,短暂的重逢后即又分开,相约不久在江陵再相见。杜甫三月如约来到江陵,杜观却未能前来。秋末,杜甫无奈只好又携家人来到湖北公安,冬末再辗转到岳阳,公元769年正月离开。其间曾游洞庭湖、登岳阳楼,写下了被后人称为盛唐五律第一的《登岳阳楼》: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在当时颠沛漂泊的背景下,可以想见诗人的心境有多么悲凉!然而,“老病孤舟”的杜甫写出的诗句仍然气势磅礴:“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写尽了洞庭湖的雄浑壮阔,宋代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引蔡绦《西清诗话》说:“‘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不知少陵胸中吞几云梦也。”同时,“老病孤舟”的诗圣依然没有忘记牵挂国家的安危、百姓生活的安定:“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由此可以看出诗人的博大胸襟。

潭州遇苏焕 又逢李龟年

公元769年三月,杜甫一家来到潭州(今湖南省长沙市),游岳麓(今麓山寺)、道林两寺。准备前往衡州(今衡阳)投奔好友韦之晋。当杜甫到达衡州时,韦之晋已调到潭州当刺史,杜甫又匆忙转回潭州。不料,四月,韦之晋在潭州病逝。一家人没了去处,只好住进一艘停泊在潭州的小船上,杜甫在鱼市上摆摊卖药,维持生活。

这年暮秋,游侠苏涣访杜甫于江浦,二人一见如故,结为莫逆之交。苏涣少年时狂放任侠,后折节读书,公元764年得中进士。杜甫对苏涣《变律》诗十分赞赏,称“其文意长于讽刺,亦有陈拾遗(陈子昂)一鳞半甲”。杜甫还写了一首《苏大侍御访江浦赋八韵记异》诗,记载他与苏涣的交游。

公元770年暮春,杜甫在长沙遇到了著名乐师李龟年。二人是长安的老相识,李龟年是唐玄宗初年的著名歌手,在岐王李隆范府上当乐师,常在贵族豪门唱歌。而“开口咏凤凰”的天才少年杜甫也受到了岐王李隆范和中书监崔涤的款待,有机会欣赏到李龟年的音乐才华。

两人见证了“开元全盛日”的繁华盛景,也共同遭受了八年动乱唐王朝从繁荣昌盛顶峰跌落下来的民生艰难。杜甫辗转漂泊到潭州,“疏布缠枯骨,奔走苦不暖”;李龟年流落江南,“每逢良辰胜景,为人歌数阕,座中闻之,莫不掩泣罢酒”。

几十年之后的再次重逢,触发了杜甫胸中原本就郁积的无限沧桑之感。提笔写下《江南逢李龟年》:“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这首七言绝句,后被誉为杜甫七绝诗的压卷之作。

漂泊湘江上 诗作成绝唱

公元770年四月,潭州兵马使臧玠作乱,杜甫带着家人逃奔衡州避难,准备到郴州投奔其舅父崔玮。不料到耒阳遇到大洪水,只好停泊在离县城四十里的方田驿,一家人五六天没有吃东西。耒阳县令闻讯后派人送来白酒牛肉,饥寒之中的杜甫写《呈聂令》诗感谢,准备送给耒阳县令。但水势不退,杜甫只好改变计划,掉转船头,朝潭州方向回走,暂住潭州江阁。洪水退后,好心的耒阳县令派人寻找杜甫,却没有找到,以为他已被淹死,就在耒阳城北筑了一座空坟纪念。

记者一行来到耒阳,经多方打听,得知当年县令为杜甫所建墓地现在耒阳市第一中学院内。因正赶上周日,恐怕到校采访多有不便,便先来到位于城东的杜甫公园看看情况。或许是诗圣冥冥之中的指引,摄影记者唐强在公园的杜甫塑像前拍摄时,引来当地一位老人的关注。老人叫李海堂,老家是河南驻马店上蔡人,一听说我们是来自家乡的新闻记者,便热心地当起向导,领我们来到耒阳一中。

耒阳一中现在是湖南省示范性重点中学,其前身是闻名遐迩的杜陵书院,校园内的杜甫墓是省级保护文物。墓园占地面积不大,用青砖围成一个独立的空间,栽植了松柏,墓前杜甫的塑像清瘦和蔼,看上去清静古朴。在学校值班的一中副校长曹飞跃告诉我们,学校里有座杜甫墓,师生们感到非常自豪,目前他们正在积极创建杜甫特色中学,教学楼拟以“春望楼”等杜诗中的名句名篇命名。

大历五年(770)暮秋离开潭州后,杜甫一家一直乘舟在湘江上漂流。到了冬天,杜甫风痹病已很严重,已经不能站立,只能躺卧在船上,坚持用颤抖的手,完成了他的最后一首诗作《风疾舟中,伏枕书怀三十六韵,奉呈湖南亲友》。

“书信中原阔,干戈北斗深。”“战血流依旧,军声动至今。” 弥留之际的杜甫像一位慈祥而悲切的老人,向朋友托付妻儿,在生命的最后时日,他依然不忘国事,为天下苍生而感叹。这首绝笔,是杜甫一生不屈不挠、奋斗终生的宣言书,“是金剑沉埋、壮气蒿莱的烈士歌”,“是大千慈悲、慕道沉痛的哀生赋。”

不久,杜甫就逝于小船上,结束了他伟大而又苦难的一生。家人无力安葬,只能暂厝于平江小田村。四十三年后,由其孙杜嗣业将杜甫灵柩运回河南,葬于故里,今巩义康店岭上。现平江小田村还有杜甫墓,供人凭吊。

上图 耒阳杜甫墓。

下图 长沙杜甫江阁。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