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郑风 上一版3  4下一版
《行走中的玫瑰》
词典之最
东湖
词三首
微尘书法
祁连山下(之3) 王国强 摄影
弘扬杨兰春精神
连载
连载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东湖

陈勤廉

从“武大”明珠园出发,穿过校园东便门就到了东湖岸边,一眼望不到头的湖面,使我疑心是长江?当地人告诉我,这不是长江,却与长江有密切的关系。这里原来是一片凹地,长江汛期水位高出地面,凹地积水无法排泄,湖面逐年扩大就形成了东湖。当地人还告诉我,东湖有五个西湖那么大!

游东湖,分水路和陆路,两路皆通6个旅游区,我选择的是陆路,402路公交车是游览东湖专线的交通工具。

汽车行驶在黄鹂路上,黄鹂湾、翠柳村就在眼前,身临山美水美的听涛区,我不由得记起了唐朝大诗人杜甫的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诗中描写的与现实的美景是这样吻合真实:湖岸疏柳如烟,荷池翠盖如云,岗峦起伏,亭阁相望,湖滨平坦的草坪与广阔的湖面相连,蜿蜒多变的港汊泊着众多游艇。

听涛区建有纪念中国伟大诗人屈原的行吟阁,阁前矗立着屈原全身塑像,端庄凝重,清癯飘逸,作昂首视天、款款漫步之状,仿佛诗人正在泽畔行吟《天问》,阁内展有屈原遗著《楚辞》的各种版本,源远流长的古文化浸润着这里的山山水水,一草一木,这里的主人用名人效应吸引了众多的游客。

领略了山美水美文化美的我深感中国的江山胜景都与文人的游历、寄趣、吟咏分不开,正如郁达夫所下的评语“江山也要文人捧”。他是说名山胜景的自然景观,人文景观有似杜甫的形容“绝代有佳人,幽栖在深谷”,要有人发现才能成为世人珍视的对象,事实确是这样,天下岳阳楼,不就是因为范仲淹写的那篇《岳阳楼记》而闻名千古吗?诗人杜甫写的“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不也是对东湖最好的歌颂吗?为什么不把这首诗雕刻在景区引人注目的地方呢?

走出听涛区,又坐上驰骋在东湖两岸的402路公交车,透过车窗,我依然频频顾盼着清澈的湖水,看那不时起伏的波浪和那荡漾的游船,还有那绿荫下垂钓的游客……忽听一位同行者说,东湖最好最大的磨山景区到了,不可不看。

磨山景区三面环水,山林茂密,道路崎岖,是幽静的休闲之所,是再现楚文化内涵的人文景观,更是自然景观和人造景观相结合的较好的园林建筑。景点相距较远,我便乘坐观光车游览。

眼前呈现一座古典的城门楼,这便是楚城。入门后,一条古色古香的小街引我进入楚市,大青石板的路面,两旁高挑出檐的古商铺,让我第一次欣赏了楚建筑的模式,这仿古建筑似乎把我带到了战国时期,不能不想到楚大夫屈原,这里的离骚碑就雕刻了他的名著《离骚》。走在“楚国”的大地上,吟诵着《离骚》中:“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这两句名言已成为世人奋发图强的座右铭,我不能不慨叹楚文化的博大精深。

再坐上观光车向高山挺进,一座高耸在这个半岛上空离地83级台阶的楚天台到了。仰望这个东湖的制高点,不少游人望而却步,我受屈原精神的鼓舞不顾年迈体弱,毅然缓缓登上,已是满身大汗。谁知一问,楚天台是外五层(83级),还有内六层呢?怎么办?毫不犹豫又继续攀登内六层(约60级木阶梯),稍作喘息,张目四望,真可谓极目楚天舒啊!水天一色,十里东湖清波如镜,八里磨山峦阜萦移入眼底,壮观啊!此时此刻,我也有“五岳寻山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之感!

夕阳西下,我惦记着楼内还有编钟演奏,不得不回到大厅,顷刻,悠扬的编钟乐声回荡四壁,先奏《梁祝》,古为今用,后奏贝多芬《欢乐颂》,中为洋用,显示了古乐器编钟神奇的艺术造诣。

暮色渐浓,离园在即,我不得不与山美水美景观美的东湖告别。我心中暗暗自语:东湖未必逊西湖啊!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