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都市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漂泊诗圣魂归故里
无牌无证机动三轮一律暂扣
周末或有雷阵雨
贫困脊柱侧弯
可获爱心救治
二七再添爱心超市
谎称高仿正品
实为侵权假货
圃田加大力度
整治市容市貌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漂泊诗圣魂归故里
陵园一景
杜甫诗歌碑林
杜甫陵园已成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本报记者 覃岩峰 文/图

站在历史的长河中回首而望,杜甫的一生充满着理想抱负,又是在颠沛流离中度过的。无论是在长安、天水、成都还是岳阳、耒阳,他总是饱怀苍生之心,忧国忧民之念,但始终是郁郁而不得志。

在辗转大半个中国之后,杜甫的诗歌留遗八方,但长年的奔波也耗尽了诗圣最后一丝灵感和精力,唐代宗大历五年(公元770年),杜甫逝于从长沙到岳阳的渔船上,其生命定格在了58岁。根据史料记载,杜甫逝后归葬在偃师首阳山下,在杜预墓的附近,杜审言墓旁边。但是以后杜甫的后人又将杜甫遗骨移葬于巩县,一代诗圣终于回到了他魂牵梦萦的家乡。6月5日,记者来到巩义市康店镇西部邙岭上的杜甫陵园,感受一代诗圣之魂。

杜甫陵园寻找诗圣归宿

与出生地杜甫故里的宏伟大气相比,杜甫陵园显得小而精致,陵园北凭黄河,东傍蜿蜒东流的洛河,地势开阔,绿树成荫,因为今年是杜甫诞辰1300周年,凭吊杜甫的游客也比往年多了很多。

杜甫陵园的小是相对的,它的特色十分鲜明。记者来到陵园前就被门口一对石狮子所吸引,不是因为石狮子的规制有多大,而是因为这对石狮子不见常规的威武凶猛,和杜甫的身形一样,显得消瘦而忧郁。陵园仿唐大门楼两边的门柱象征两支毛笔,笔头指向蓝天,寓意诗圣以蓝天当纸,大地为墨,书写文章诗篇。

陵园的中心位置是座花岗岩砌成的杜甫雕像,像身高达4.7米,底座基高3米,由雕刻家崔开宏先生创作监刻。雕像中的杜甫手握诗卷,低头踱步,像是正在构思优美的诗句。

雕像后方的杜甫墓,虽然仍存争议,但在中国杜甫研究会理事、河南杜甫研究所副所长孙宪周看来,杜甫墓在此的可能性相当大。老人考证了很多史书得出了这样的结论:杜甫于唐代宗大历五年(公元770年)在湖南平江县洞庭湖附近的湘江舟中与世长辞,享年58岁,当时家贫无力归葬,暂葬在湖北省千江县南15公里的小田村。43年后,唐宪宗元和八年(公元813年)其孙杜嗣业遵先人嘱托,将杜甫灵柩归葬故乡巩义市康店的邙山岭上。

孙宪周的考证也有实物证明,在杜甫墓前有碑三通,东边一块小碑是唐代时立的,经过1000多年的风雨剥蚀,字迹已模糊不清,但隐约可以看到“杜工部墓”的字样。其余的两块碑系清代时立,一通为乾隆四十年(1775年)知县陈龙章立,会稽童钰书丹,碑中间书大字楷书“唐杜少陵先生之墓”。另一通为康熙十九年(1680年),河南驿监杜漺文立,中间楷书“杜少陵墓碑”,正文468字,记载了杜甫墓变迁史和“康水采文”的故事。

清初《偃师县志》曾云:“先生归葬尝祔于当阳候之墓侧,复移墓于巩焉。”可见杜甫墓由偃师迁巩义之说,在清初《偃师县志》里就有记载。已故杜甫研究专家、山东大学教授萧涤非先生,1984年5月7日写有《重谒邙山少陵墓》一诗,诗云:

忧国忧民不自忧,东西南北苦飘流。为告后来凭吊者,诗王吟骨在邙丘。

这首诗进一步肯定了杜甫墓在巩义市康店北邙岭头。诗人生于巩,葬于巩,魂归故乡,一代诗圣可以永久安息了。

与专家对话“杜甫”传承

作为全国研究杜甫最为权威的机构,中国杜甫研究会在河南有7名理事,其中巩义有两位,分别是担任河南杜甫研究所副所长的孙宪周和姜海宽,他们也是本组报道的随行专家。

成立于上世纪90年代的杜甫研究所由河南省社科院和巩义市政府共同创建,目前的办公地点在站街镇南瑶湾村委二楼的一个房间里。在这里,记者与孙宪周、姜海宽进行了深入交流。

放下行囊,笔耕不辍,“诗圣寻踪”归来,姜海宽、孙宪周又俯于案头,继续进行《杜诗全集新注》的编撰工作。总共为10本的《杜诗全集新注》目前已完成4本,对于这种每天早8时至下午4时,没有任何报酬的编撰工作,两位老人很投入。老人投入的原因是对杜甫诗歌研究的执著。谈话中,姜海宽一直表示,如果不把《杜诗全集新注》编撰好,肯定会成为杜甫研究中的一大遗憾。

姜海宽的遗憾是有理由的,他说,现在很多杜甫诗歌的译文都以南方学者居多,带来的问题就是对诗歌中用到的北方方言、河南方言很难进行准确的解释。老人如是说,在目前译完的4本中,河南方言出现的地方不少于10处,如果自己不提出来,可能会让人们在对杜甫诗歌的理解上走弯路。

按照两位老人的计划,他们对杜甫的研究刚刚完成一半:前后花两年时间于2008年整理完成的《杜甫年谱》,对杜甫的生平进行了详细记述;2008年夏季开始整理的《杜诗全集新注》,估计再有两年多就能全部整理完;现在,两位老人最大的心愿是能够完成《杜甫传》的编撰,因为从古至今还没有一本对杜甫的专门传记,成为杜甫研究的一大空当和遗憾。

“年龄大了,我们所能做的很有限,希望有更多的年轻人能关注杜甫、从事杜甫研究!” 姜海宽说,自己是杜甫研究所里最年轻的专家,却也68岁了,身体一天不比一天,杜甫研究后继乏人的状况让他寝食难安。他希望能收几个好徒弟,继续搞杜甫的后续研究,将杜甫成就发扬光大。

对于网络恶搞的“杜甫很忙”,孙宪周有自己的看法,他说,杜甫不仅仅是一个人,更是一个文化符号,调侃杜甫的做法是对整个传统文化的亵渎。

“不仅仅是杜甫,李白、鲁迅等这些名家都应该得到尊重。”孙宪周说,对于杜甫等文化符号的研究需要进一步加强,一方面需要政府提高对名家符号研究的重视程度,从资金、人才培养等各方面进行扶持,另一方面则需要我们的教育部门、文化部门,从教育体系和文化宣传上进行正确引导,让杜甫的精神融入社会,扎根到家庭,成为国人敬仰的偶像。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