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版:卫生健康 上一版3
郑州中心医院
为耄耋老人取出腹腔巨瘤
市七院
成功救治复杂先心幼儿
“膝关节病”千万不能忍
健康 看球两不误
医患互动
高考后
警惕“考后综合征”
市一院推出
“四位一体”联合值班制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高考后
警惕“考后综合征”
制图 柴莹莹

高考后

警惕“考后综合征”

本报记者 周 娟 通讯员 席 娜 王红专

高考结束了,很多考生因考前承受了巨大的心理负荷,一时之间心理落差非常大。据专家统计,考后两周往往是考生心理问题的高发期,一部分考生可能情绪暴躁或自我封闭,而更多学生则开始放纵疯玩,这些都是高考后需要家长和考生注意的问题。专家提醒,考生要注意调适情绪,合理安排日常作息,避免“考后综合征”。

表现一 “得意忘形”型

高考刚一结束,一些自我感觉不错的考生,就开始极度放松,彻夜上网、游戏……打乱了日常生活节奏。另外,还有不少人会频繁和同学、朋友在一起聚会,很容易因为暴饮暴食患上肠胃炎。

考得不错,也不能过度放纵,郑州市第八人民医院心理专家霍军建议,家长要多与孩子沟通,了解他们的想法,帮助孩子放平心态,调节心理。考生也要明白,疯狂放松并不能把累积三年的焦虑释放掉,一些平和、舒缓的放松项目会更有益于身心健康。可以和家人一起谈谈心,聊聊今后的人生规划,或者利用假期和同学去郊游、看电影、买一些闲散的书籍翻阅等。

另外,学生考后的饮食也有讲究。市中医院营养科科长薛玉珠提醒考生,高考后切莫暴饮暴食、勿过度放纵打乱生活规律、避免过于担心成绩引发各种心理疾病。高考后仍应遵循合理营养的原则,三餐定时定量,主食粗细搭配,副食荤素搭配,选择新鲜、清淡、清洁的食物,避免高热量、肥腻及煎炸食物,少喝汽水及加糖饮料,不饮或少饮酒。

表现二 “自怨自卑”型

部分考生自认为考得不理想,再加上本身个性大多就内向,考试结束后,干脆把自己封闭起来逃避现实,整天闭门不出。还有一部分考生在高考时发挥得不错,却要求过高,一直纠结于考试中出现的某些小错误,担心因此导致高考失利。据统计,高考过后,至少60%的高考考生会产生不同程度的“焦虑”,近20%的考生会因为过分焦虑而影响日常生活。

霍军建议,如果考得不理想,要多做些自己喜欢的事,把情绪导向积极方面,可以把心里的郁闷或牢骚向最亲密和信赖的人倾诉,通过宣泄让心情慢慢平静下来。此外,要多从另一个角度考虑问题,“塞翁失马,焉知非福”,一定要排除自卑心理,通过在其他方面做出成绩化解心理矛盾,获得心理平衡。

期望值过高的考生,则要把心态放平,平静下来之后,仔细分析原因,明确今后的努力方向。另外,家长千万不要一味斥责埋怨,要对孩子进行适当的安慰和鼓励,帮助其减压,并找到适合孩子的宣泄途径。如果孩子情绪低落超过一周,一定要重视,最好到专科医院进行求助。

表现三 “空虚失落”型

按部就班的学习生活原本很充实,但高考一过,有些考生突然觉得自己无所事事,心里空落落的,无所适从,感到特别无聊,每天都很茫然不知所措,仿佛一下子就失去了目标,找不到自己的方向。

父母应当多和孩子交流,鼓励孩子运动、引导孩子交往,避免无事可做加剧其内心虚无的情绪。专家建议,考生可以用这段时间来发掘自己的兴趣爱好,以便为随后到来的填报志愿做好充分的准备,同时也为自己的未来规划奠定基础。大学生活是一个新起点、新转折,需要提前做好心理准备,可以从现在起就为即将到来的大学生活做准备,以便更快地适应新环境。当然,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做一些平时想做却没有机会做的事情。

专家特别提醒,心理是平时就需要注意调整的,任何人都会遭遇困惑、压力等精神方面的“折磨”,平时如果不能摆正心态,积极引导,一旦遭遇重大挫折,便会出现抑郁甚至更严重的心理问题。因此,家长平时就要注意和孩子沟通,帮助孩子化解心理压力及负担,一定要注意观察孩子的行为举止,及时了解他们的心理变化,做出正确引导。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