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版:新闻时评 上一版3  4下一版
“落户式婚姻”的
算计与悲怆
城管外包
难避责任外卸之嫌
一天内16名学生溺亡悲剧不能再发生
女娲遗骨别成浮躁考古的功利标本
双独家庭为生二胎盖30余个章
干部应拥有
“诚信身份证”
查处“药袋苹果”
需要动真格
不公布状元数
亦难改变唯分数论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女娲遗骨别成浮躁考古的功利标本

据北京大学C14同位素测年,成人头骨为6200年前的测定结论,以及明代当地人的墨书题记,日前在山西吉县人祖山娲皇宫女娲塑像下发现的“皇帝遗骨”,可能属于传说中史前“三皇时代”的“娲皇”遗骨。(6月10日 新华社)

同位素测年靠谱,成人头骨断代亦准确,因为这符合实证考古和科学测算的原则。可是仅就传说和女娲塑像,就断定发现的头骨属于“三皇时代”的“娲皇遗骨”,恐怕失之偏颇。联想到安阳曹操墓引发的学界和舆论界大哗,“娲皇遗骨”恐怕又是一起浮躁考古、轻率认定的功利标本。

众所周知,考古发现最直接的效应,就是华丽转身为旅游景点,提升地方的知名度。正因为如此,各地对挖墓和利用死人“文化”搭台唱戏特别热心。若把传说中的“三皇之一”娲皇用考古坐实,女娲遗骨将产生怎样的考古热效应不难窥知?这不是诛心揣测,而是近年来考古界浮躁唐突和地方权力功利至上的逻辑推断。

且看“娲皇遗骨”考古发现的逻辑非理性。远古洪荒时代的历史,因为时代久远,加之古人认知有限,口耳相传的故事不乏夸大其词和添油加醋的成分。现代人能够认定的是,女娲象征着曾经的母系氏族社会。至于抟土造人、蛇首人身,则不过是玄而又玄的神话。常识是,考古应建立在考古实证的基础上,而不是像小说家那样去演绎历史。很显然,专家们首先把传说中的女娲认定为事实,再根据头骨展开想象。这种逻辑判断得出的结论真假如何,不难想象。

稍通历史常识的人都知道,我国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夏朝,尚无确切的考古证据证明其存在。又何况是早于夏禹的“三皇”和“五帝”呢?远古洪荒的老祖先们可以用神话的浪漫去诠释他们的历史,现代的考古学家和历史学家却要多些科学思维和逻辑理性,不要那么武断和功利。

张敬伟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