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版:区街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残奥会上的“金牌伉俪”
网格居民运动会
老少同乐邻里亲
管城大力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
从医30年
救治10万人
偏瘫老人除心病
网格负责人
亲情调解化积怨
条块融合推进问题解决
培训街道三级网格长
网格责任人争当贴心人
三措施动态管理网格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多渠道宣传 不吝惜投入
管城大力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

本报讯(记者 栾月琳 通讯员 曲利丹)“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国各族人民长期以来创造和积累下来的重要精神财富。作为拥有3600多年悠久历史的老城区,管城回族区近年来积极发掘、整理和保护来自民间并且传承久远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2012年,管城区又有3个“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进入了省级名录。截至目前,管城区已经拥有省级“非遗”项目5个、市级“非遗”项目8个、区级“非遗”项目16个;拥有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4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7人,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16人;拥有“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馆”1个,“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习所”1所。

管城区历史文化遗产资源丰富,有着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赵恩民的“泥塑”,美术大师连德林老先生的“民间剪纸”,张勋华的“太乙拳”以及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民间工艺师刘文平的金属錾刻工艺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民间布艺堆画艺人李秀莲的布艺堆画,无不美轮美奂,放射出奇异夺目的光彩。

为了进一步加大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传承和保护,今年管城区还组织入选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的“猴加官”和“太乙拳”,联袂冲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

丰厚的历史积淀、丰富的文化遗产,成为管城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助推力和精神支撑。管城区高度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发掘、整理、保护、传承工作,按照“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原则,区文化旅游新闻出版局不断加大人力、物力、财力投入,举办了系列保护、传承“非遗”项目讲座,鼓励“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开班授徒,定期组织人员到传承人家中学习交流;关心代表性传承人的生活,向传承人发放生活补助;利用春节、元宵、中秋等传统节日,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活动,加强宣传和展示。

多渠道、多层面、多形式、多内容的宣传、保护工作,使得管城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不仅扩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范围,而且有效提高了“非遗”项目在市民中的知晓率。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