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要闻综合 上一版3  4下一版
中招25日开考 名师支招冲刺
郑州日报社队太极拳比赛折桂
哈密“甜蜜之旅”邀您下月赴约
文化建设 增强郑州软实力
心通桥民生大篷车
昨日“开”进惠济区
结合新型农村社区建设
统筹谋划加快推进扶贫开发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文化建设 增强郑州软实力

本报记者 李 颖 汪 辉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血脉与灵魂,也是一个城市发展和竞争的软实力。郑州,坚持以群众性文化设施为基础,以大型公共文化设施为骨干,以公益性文化单位为纽带,构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为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做出积极贡献,也为生活在这片热土的人们呈现出一幅文化新“图景”。

清晨,郑州西区市民休闲的好去处——绿城广场上“百花齐放”,太极剑、俏秧歌、扇子舞……争奇斗艳,到了晚上,广场时常搭起舞台、扯起大银幕,让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欣赏到由专业院团带来的大戏、免费电影。

这只是红火蓬勃的群众文化一个缩影。连续多年,文化惠民每年都被写进政府工作报告为民承诺的十大实事中,更被视为提高郑州市文化软实力、增强城市综合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政府不断加大投入,优先建设关系民生的公共文化设施,完善公共服务体系,市、县(市)区、乡(镇)、村(社区)四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得到进一步改善和推进。

2011年,郑州成为第一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31个创建城市之一,今年起,市财政将连续5年每年设立公共文化发展专项资金3000万元。12个县(市)区的图书馆、文化馆建成并投入使用,2000个行政村文化大院公共电子阅览室建成,千场演出走进社区、田间地头,公益电影放映工程实现每个行政村和社区每月放映一场公益电影——“软”文化要“硬”彰显,越来越多的基层百姓享受到更多看得见、摸得着的免费文化服务。

以舞台艺术精品为抓手。站在文化自觉和文化使命感的高度,推进郑州市文化全方位崛起,从而带动并实现郑州在打造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中的先锋作用。从数年前舞剧《风中少林》的一骑绝尘到如今倾力打造的舞剧《水月洛神》、豫剧《斗笠县令》,相继推出的彰显中原本土文化精品力作走向北京、上海等文化高地,扩大郑州市文艺创作在全国的影响,不断积累新的城市文化名片。

以文化产业拉动经济引擎。依托项目建设,促进文化产业规模化发展。2010年~2013年,郑州投资130亿元发展文化产业,安排重点项目28个,即将开园的郑州方特欢乐世界诠释了科技+文化的全新表达。积极为企业搭建平台,促项目进园区。郑州动漫产业基地和国家动漫产业发展基地(河南基地)已成为两大动漫园区。坚持品牌带动,提升文化产品的竞争力和影响力。节庆文化黄帝故里拜祖大典、武术文化国际少林武术节、群众文化绿城读书节等得到培育和壮大,成为走向市场的龙头,带动了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

6月9日,作为2012年文化遗产日活动全国主会场,郑州向全国发出“相约天地之中,传承华夏文明”的邀约,共同保护文化遗产,守护精神家园。如今,以郑州为中心的中原文化彰显出越来越强的辐射力、影响力。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