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要闻·综合 上一版3  4下一版
市提升办曝光全市44处占道经营
新型农民家门口轻松就业
广告
广告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新型农民家门口轻松就业
唐庄镇社区

本报记者 聂春洁 覃岩峰 文 陈 靖 图

从2006年开始,新乡把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作为推进城乡一体化的切入点、统筹城乡发展的结合点、促进农村发展的增长点,推进城镇化的战略基点,坚持以中心城市为主体、以新型农村社区和产业集聚区为载体的理念,推进中心城市组团式发展、县域城镇内涵式发展、新型农村社区集聚式发展,积极探索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生态和环境为代价的“三化”协调科学发展的路子,着力构建合理的城镇体系、合理的人口分布、合理的产业布局、合理的就业结构,逐步实现农村居住环境、公共服务、就业结构、消费方式城市化。

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不仅仅是规划引导农民建房,更重要的是促进农民就业增收。新乡通过发展产业集聚区、规划农民创业园、大力发展现代农业等途径,积极培育社区产业支撑,促进农民就近就地转移就业。目前入住社区的农户,从事二三产业比重由入住前的49.8%提高到入住后的79.1%,“就业不出镇,务工不进城”,成为农民转移就业的新趋势。

兴办产业 岗位就在家门口

在位于卫辉市唐庄镇的北新建材厂区,记者遇到刚从生产线下来的工人李小方。李小方今年29岁,家住唐庄镇大司马村,夫妻二人都就职于唐庄工业园的企业,月收入2000元左右,上下班骑电动车,从园区到大司马村只有不到5分钟的路程。

李小方说,厂里现有的200多名工人多是本镇人,农村年轻人现在很少外出打工,因为产业集聚区入住的企业“很上档次”。李小方说:“我应聘到北新建材上班,签订有用工合同,还有五险一金,工作满一年后还有住房公积金。”

据介绍,唐庄镇新农村规划起步较早,2001年开始就为所有村庄修建水泥硬化路,并对街道进行绿化、美化、亮化,一些村庄还新建了标准化篮球场和休闲活动广场。为了让农民不再背井离乡,唐庄镇加快了工业园区建设和产业聚集。唐庄工业园位于卫辉市产业集聚区内,规划面积1.26平方公里,目前园区内已落户企业56家,其中包括百威英博、北新建材等国际知名企业。按照规划, 到“十二五”末,园区将为周边群众提供1.5万个就业岗位。

目前,新乡规划建设27个产业集聚区(专业园区),辐射了全市半数以上的乡镇、1/3的行政村。据不完全统计,全市各类产业集聚区吸纳农村劳动力达52.5万人。

在远离产业集聚区的社区,利用原有建设用地和旧宅拆迁复垦后节约置换用地,规划建设农民创业园,用于当地农民或返乡农民工创业就业。目前新乡市首批规划启动了18个农民创业园,全部建成后可吸纳13万农民就业。长垣县常村镇农民创业园已初具规模,延津县王楼乡农民创业园以纺织产业为主,吸纳当地劳动力6000人就业,促进农民增收8000万元。

通过引导社区居民向二三产业转移就业,为促进土地流转创造了条件,新乡市呈现出土地向种粮大户和合作社集中、传统农业向高效农业发展的态势。已累计流转土地面积62万亩,占全市家庭承包经营耕地总面积的9.48%。同时,也促进了农业结构的调整,花卉、高效农业、大棚蔬菜种植发展加快。

在唐庄镇四和新村社区,今年46岁的暴祥民告诉记者,他是通过扶贫搬迁从虎掌沟村迁到新社区的。搬到四和新村后,村民住上了楼房,用起了自来水和天然气,并通过填沟造田,保证村民人均有一亩地,脱贫的目标早已实现。不过,村民们并没有止步不前,暴祥民说,现在农业实现了机械化,只要1/10的劳力就能把社区所有土地耕种完,村里对土地和劳力进行了科学规划,先后成立高效农业合作社、畜牧养殖合作社和运输合作社。

暴祥民介绍说,四和新村地处丘陵地带,位置比较偏僻,发展工业不具备优势,农业和养殖业是当地的传统产业。在高效农业合作社,村民拿土地、劳力、技术等入股,按股份分配粮食和蔬菜。畜牧养殖合作社重点发展生态养殖,通过规模化、科学化养殖,从源头上保证畜产品质量,提高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如今,四和新村畜牧养殖合作社所产肉蛋除满足本村群众需要外,还成为群众增收的主要来源。

在延津县王楼乡,如今已基本形成五大农业生产基地,分别是以乔杏庄为中心的“大棚蔬菜种植基地”,发展蔬菜大棚400余座;以草店为中心的“麦瓜棉间作套种生产基地”,年种植面积保持在万亩以上;以前鲁、后鲁为中心的“优质棉种植基地”,年种植面积稳定在5000亩;以“三街一集”为中心的“林业生产基地”,发展速生丰产林1400余亩;以张街、西陈为中心的“畜牧养殖基地”,建成规模养殖场50余家,生猪年存栏两万多头,鸡存栏20万只,畜牧养殖业占农业总产值比重45%以上。产业的发展为王楼乡的扶贫开发注入了强大的活力,为群众脱贫致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集中土地 高效农业发展快

山绿水清 旅游商贸皆可行

在常春社区记者了解到,该社区不仅解决了当地群众的居住问题,还承担着南水北调丹江口库区移民的安置任务,目前社区内居住了110户丹江口库区移民。这些水乡移民搬到新家后,并没有放弃老本行,现在他们经营的丹江口特色鱼宴,已经成了常春社区吸引游客的一大招牌。

今年26岁的何小斌来自淅川县沿江村,去年2月搬到常春社区,一个月后,他就开办了一家专门卖丹江口野生鱼的餐馆。何小斌说:“来之前没想到社区环境这么好,依山傍水,交通也便利,我想开个餐馆应该错不了。”

何小斌居住的是一栋二层小楼,楼上是起居室,楼下开餐馆。提起自家的生意,何小斌一再表示:“房子和院子都太小了,客人来多了坐不下,这是我现在最大的烦恼。”

常春社区党总支书记李岚说,社区搬来的丹江口库区移民很多都开起了鱼馆,“很多移民都说想不到,搬到这里也能重操旧业,而且生意特别好,名声都传到新乡市去了。”李岚说,最近很多移民向她表示,现在这种家庭式餐馆规模太小,满足不了顾客需要,社区正筹划开发一条饮食商业街,鼓励辖区居民搞特色经营,充分发掘常春社区的旅游潜力。

在辉县市孟庄镇南李庄新村,通过社区建设节约出来70亩土地,社区正准备建设一个大型农贸市场。村委主任段记富告诉记者,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南李庄村民就是人均三分地,以前村民靠外出打工谋生,这几年孟庄镇的企业增多,外出务工的人少了。段记富说:“我们村地少,农业发展空间不大,但是我们这里基础设施好,新修的道路四通八达,社区水电气暖俱全,我们就考虑为周边乡镇做服务,搞物流和商贸,将社区建设节约出来的土地充分利用。”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