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版:新郑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科技下乡 惠农兴农
管理无缝隙
花香深处新农家
走进千家万户宣传食品安全
司法部领导到
新郑视察调研
新郑市召开新型城镇化建设讲评会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科技下乡 惠农兴农
河南翠绿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蔬菜种植基地,一名工人收获蔬菜后,满脸喜悦。

本报记者 孙 瑞 刘栓阳 文/图

在新郑农村走村串户,时常会看到有些人家的大门上挂着“科技示范户”的牌子,农民们聊起“农田农事”也都很“专业”,这一切得益于科技下乡。在新郑市,新品种、新技术推广应用普及率达到90℅以上,“良种工程、科技入户工程、粮油高产创建工程”等项目遍地开花……

随着新型农业现代化建设的持续推进,粮食生产中土地流转规模化种植、农民合作社集约化标准化生产已成为大势所趋。农业科学技术信息正由分散种植时的“被动接受”,变为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产业化生产中的“主动需求”。

走进新郑市梨河镇国家供港澳蔬菜种植基地,只见田地里种着各种蔬菜,每隔几米就有一个喷灌设施。“我们引进了田间现代化PVC喷灌系统,计算机根据土地湿度自动喷水。”河南翠绿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范和平向记者介绍。

除了先进的灌溉设备,该公司在育苗方面还引进澳大利亚水培育苗技术,提高土地利用率40%,节省种子70%。坚持使用有机肥,为港澳地区提供了菜心、芥蓝、雪斗等20多种绿色蔬菜。范和平说:“因为高品质、纯天然、有机等特色,我们的时令蔬菜非常受港澳同胞的欢迎,两个多月的时间就已经销售了100多万公斤。非常感谢农业部门对我们的技术指导。”

像河南翠绿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这样受益的农户和企业还有很多。新郑市以加快现代农业发展、促进农民增收为目标,以“科技入户,服务三农”为宗旨,以“引进、试验、示范和培训推广”为手段,大力开展“科技下乡”活动,不断提高广大农民接受现代科技知识的能力、劳动致富能力、勇于创新和试验示范的能力,有效地提高了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

“技术人员经常会给我们送来技术资料,从资料中我们学到了很多科学种植的方法。那些专家走进我们的田间地头手把手、面对面地开展技术指导和培训,真是‘技术人员到户、科技成果到田、技术要领到人’呀!”城关乡胡庄村蔬菜种植户高明说。

在“万名科技人员包万村”活动中,新郑市抽调了本市专业技术人员,以及郑州市农委选派的专家,分包全市290多个行政村,全面开展抗旱浇麦保春管、秋粮管理和秋收秋种等各项科技服务工作。走进每个村,都能看见路边的墙上公示着该村技术人员的电话、服务内容,真正使每个技术人员责任到村、服务到户,做到村村有农技人员指导。

近日,郑州市蔬菜种植技术培训班在新郑市畅园顺利开班,新郑蔬菜产业公司和专业合作社的管理人员、技术员、蔬菜种植户等100余人参加了培训。

绿色证书培训、农村劳动力劳动技能培训、退耕农民实用技术和职业技能培训、农村实用人才致富技能培训……“自从开了培训课后,我是节节课都来听,恐怕错过任何一次学习的好机会,你看我还记了很多笔记呢。培训内容很全面,也很实用,让我们百姓很受益。”八千乡村民刘刚说。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