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版:新郑·综合 上一版3  4下一版
英雄救人不留名
共谱军民鱼水情
风雨兼程 信念永存
核查用电信息
提升管理水平
基层风采
组织开展
火灾应急演练
交通之窗
群众的需求就是我们的责任
“合作社就是
俺瓜农的家”
郑州市盐业工作
现场会在新郑召开
学先进 创一流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群众的需求就是我们的责任
——记新郑市具茨山管委会风后岭村党支部第一书记汪新亚

本报记者 赵地

任职第一书记近两年来,他先后协调资金117万元,为村里硬化水泥道路4公里;

协调40万元扩建了村安全饮水工程,延长浇地管道4000米;

和村“两委”其他干部一起先后协调资金76万元,建成了村完全小学教学楼;

协调资金63万元建成村老年公寓,可容纳150位老人入住养老;

……

他就是新郑市具茨山管委会风后岭村党支部第一书记汪新亚。当地群众提起他们的汪书记,都赞不绝口,都说:“他是俺们的贴心人”。

了解村情民意 理清工作思路

风后岭村位于新郑市具茨山管委会,原是省级贫困村,2006年开始实施扶贫移民搬迁工作,与该市辛店镇北靳楼村合并成现在的新北靳楼村,位于辛店镇西部。汪新亚是郑州市委组织部干部监督室副主任。2010年9月,他任职风后岭村党支部第一书记,由于该村整体搬迁合并的缘故,他自然也就成了新北靳楼村的第一书记。到任后,他牢记责任、扎实工作,赢得了当地群众的一致认可、广泛好评。

作为党支部第一书记,汪新亚深深懂得,仅靠工作热情是不够的,必须扎根到群众中,给自己接通“地气”。他参加村“两委”会、党员大会,和村干部、老党员倾心交谈,向他们了解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是什么,家里最需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等等;他坚持入户走访,详细了解情况,每天记录“驻村任职工作日志”,内容分为入农家、问农事、暖农心,把工作日志转化为宣传政策、走访民情、兴办实事和促进发展的具体行动;他设计、发放征求意见表,跟群众唠家常、谈生产,小到家长里短、柴米油盐,大到生产致富、经商门路。

坦诚质朴的言行赢得了群众的理解和信任,村里群众渐渐都把他当成了自己的贴心人。通过走访、调查,他因地制宜地提出了“推进新村建设、倡导文明生活、帮办实事好事”的工作思路,得到了干群的支持。

列出工作清单 为村民办实事

“在我的任期内,只有一个信念,那就是为新北靳楼村今后的发展奠定一个更加坚实的基础”。如何在有限的任职时间内更好地建设新农村,成为汪新亚驻村任职工作的重中之重。

他把工作分成“公共事业类、项目推进类、安置帮扶类”三种,每类列出工作清单,排出日程安排以及帮办措施等。为了村里的基础项目建设,他和村干部一起到镇里、市里,到相关单位、部门东奔西走。近两年来,他先后多方协调资金为村里修路、建学校、建老年公寓、解决村民吃水、用电问题;他还筹资20万元建设了社区服务大厅,让村民办事更方便;协调资金5万元,让党员、村民代表走出去参观学习,让全村“精英”们在借鉴外地好经验的同时,开阔眼界思路。

“汪书记来以后,我们村路顺了、吃水用电也方便了,居住环境、生活质量都比原来高多了!这是以前做梦都没想到的!”今年66岁的村民吴金坤高兴地告诉记者。

丰富文化生活 倡导和谐新风

村里基础设施提升、村民生活富裕的同时,汪新亚不忘丰富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依托村文化大院,他组织建起了“农家书屋”,并配置多媒体设备;每周三晚上,组织村民收听、收看科普知识讲座;每周二、四、六,在村文化大院组织戏曲比赛、象棋比赛、篮球比赛等活动。

“闲了健健身,下下棋,唱唱戏,生活越来越自在啊!”村民寇福周深有感触地说。

农闲时节,他就组织舞狮队、舞龙队、秧歌队等进行排练、表演,丰富群众精神生活。他倡导确定每年“九月初九”为村里的敬老节,为全村300多位70岁以上的老人举办专场敬老晚会。一系列的文化活动,让村里树立了积极、和谐、健康、文明的新风。2012年春,新北靳楼村荣获“河南省文明村”荣誉称号。

任职第一书记近两年来,汪新亚为该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做了大量细致的工作。他捧着一颗心来,扎根到群众中,带着对农村的深情,对农民的挚爱,默默地奉献着,也因此幸福着!

“我一直认为,群众的需求,就是我们的责任。既然下基层,就要深入到群众中,把群众的需求当成己任,尽心尽力地为他们办实事、办好事!”说到任职“第一书记”,汪新亚如是理解。

如今的新北靳楼村,成了远近闻名的“明星村”,来参观学习的人络绎不绝,赞美之词也总是不绝于耳,但他却说:“我们依然在路上!”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