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郑风 上一版3  4下一版
我的人生之歌
《清粥草头咂咂鱼》
苏东坡巧对辽国使臣
父 亲
硕果(国画)文 超
渔光曲(摄影) 吴建国
善用24小时
连 载
连载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父 亲

吉 军

在我家的箱柜里,保存有两块银元。在外人眼里,是两块极普通的银元,但对我们家来说,却有着特殊的意义,银元原是父亲参军时,奶奶在村头含泪塞进他衣兜里的零用钱。

奶奶怎么也不会想到,她不经意间送给儿子的这两块银元,以后随着她儿子转战南北,甚至还到过朝鲜。父亲一直未将其花出去,现在已成为我们的传家宝。

我有时觉得,父亲在枪林弹雨中,屡屡化险为夷,奶奶送他的银元,一定有护身符的作用。父亲是无神论者,他不会信这个,除了党,他什么都不信。

父亲1921年出生。爷爷是个满族皮匠,在父亲两岁时病故。奶奶是满族没落贵族的后代,新中国成立前,给东家当佣人,没有过一天富裕的日子。

父亲很小就给东家放牛,严冬酷暑,人没牛高,脚上经常没鞋穿,被牛踩得遍布伤痕,后来十个脚趾,没一个是完整的。晚年,在病榻上,我为他剪脚指甲,都无从下剪。

父亲入伍前,不识字,小时最爱在村头听说书,“三国”、“水浒”、“七侠五义”的人物耳熟能详。父亲1947年参军,1949年入党,受党教育,学文识字。在部队官职不高,也就是团里的伙食管理员,算是正连职,转业到地方,也从未有其他更高的职位。父亲当兵时,在当时年龄偏“老”,他的战友当时都是十七八岁。1953年,解放军某部二十二师政治部为他颁发的“立功证”评语原文:“该同志年龄大,对自己有正确认识,思想进步,作风朴素,凡事能以身作则……廉洁奉公,给国家节省四千多元的伙食费,并保证了伙食好,取得了广大战士的称赞。”荣立三等功。

董存瑞烈士是父亲的战友,郅顺义伯伯年长父亲三岁,2005年去世。董存瑞则是他俩的小弟弟,当年牺牲时,只有19岁。三个苦孩子出身的战士,曾在一个锅里吃过饭。

“文革”期间,父亲因军人秉性,不识时务,说了“错话”,曾被冠以“现行反革命”帽子。两条“罪状”,其一“美化地主”:说为东家放牛数年,当兵后,东家把工钱折现若干头小牛给了我奶奶,造反派批判说天下哪有这么好的地主。其二:闲谈时,对人说,刘少奇同志的《论共产党员的修养》写得好,很教育人。如此二条“罪状”,使父亲吃尽苦头。但父亲对此却很淡然,他曾说,那场运动,是“四人帮”等把国家拉到错误的路线上了,不是哪个人的问题。

父亲已经走了20年了,但仍让人怀念。他那一代共产党人的词典里,没有贪污和腐败;他们从未动摇过对共产主义的信仰,心胸博大;他们从未丧失过对理想的追求,历经挫折,无怨无悔。

父亲一生,没有为我们兄弟留下什么物质遗产,但他生前教导我们努力学习,诚实做人,做对国家和人民有用的人,深深影响着我们兄弟。我至今保留着父亲的“解放东北”、“抗美援朝”等各种奖章和立功证书,还有那两块银元。我们视其为至高无上的传家宝,并将代代相传。

父亲最开心的事,是我在1991年成为中国共产党党员。我知道,老人对党的感情至深,是党把他从一个放牛娃,变成了有文化的人民战士。过上幸福生活。他常说:“我很知足,村里一块出去当兵的,就我活着回来了。”

在党的生日的时候,我手里拿着两块银元,又想起了我的父亲,他老人家如果活着,也该91岁了。我为父亲的人生骄傲,父亲就是我人生的榜样。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