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郑风 上一版3  4下一版
我的人生之歌
《清粥草头咂咂鱼》
苏东坡巧对辽国使臣
父 亲
硕果(国画)文 超
渔光曲(摄影) 吴建国
善用24小时
连 载
连载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善用24小时

马承钧

在宁波籍名人谱中,安子介先生是一位光辉的典范。回顾安先生的一生,可谓精彩纷呈、功德圆满,最令我尊崇的是他毕生奉行的信条:“善用24小时”。

因为“善用24小时”,当年面对列强欺侮、国家衰败和日本帝国主义侵占中国的局势,年轻的安子介发奋求学、殚精竭思,为“实业救国”做出突出贡献。上世纪60年代香港外贸受阻时,他起早贪黑、备尝艰辛,率团奔赴欧美十几个国家游说,一举推开香港商品挺进国际市场的大门,被棉纺界同仁选为同业公会主席。

因为“善用24小时”,在1983年中英香港问题谈判关键时刻,安子介宵衣旰食、呕心沥血,及时提出“保持香港繁荣稳定16条”,极大地稳定了港岛民心;在香港基本法起草过程中,他忠于职守、日夜奋战,抱病主持了8次咨委会全体会议、30余次执委会、向起草委员会递交57份报告,为实现“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立下汗马功劳。

因为“善用24小时”,在繁忙的“商战”之余,安子介忙里偷闲、通宵达旦,完成《解开汉字之谜》、《劈文切字集》。《安子介现代千字文》等21本汉字学专著,发明了安子介汉字六位数计算机编码法和安子介写字机。笔者日前在宁波帮博物馆见到这台兼具编辑、修改、储存、传递及可书写10国文字等功能的安氏打字机,感慨颇深。

安子介常说:“世界上只有一件事对所有人是公平的,那就是每天都能得到24小时。如何用好这个唯一的公平机会改变自己的人生轨迹,值得每一个人好好思考。”

的确,时间面前人人平等、贵贱无欺,就看你能否认真积极又科学合理地掌握并运用它了。正是能明智地进行时间投资,最大化发挥自己的潜能,安子介才赢得了一个个骄人的业绩。

放眼古今中外事业成功者,无不是“善用24小时”的楷模。

北宋史学家司马光用一根圆木当枕头,实在困倦时枕它小憩,一翻身“枕头”就会滚走,人就被惊醒,他用这种方法强迫自己挤时间刻苦攻读,最终完成编年史巨著《资治通鉴》。鲁迅先生说自己是“把别人喝咖啡的工夫用在写作上”了,连元旦、春节也不敢休息,所以成为“民族魂”。英国前首相丘吉尔二战时期平均每天工作17小时,让他的10名秘书忙得不可开交,为提高政府绩效,他还在行动迟缓的官员手杖上粘贴一张“立即行动起来”的纸条。木匠出身的齐白石毕生勤奋创作,终成翰墨巨匠,他85岁那年的一天,写下四幅条幅并题诗曰:“昨日大风,心绪不安,不曾作画,今特此补充之,不教一日闲过也。”齐白石荣膺“世界文化名人”尊称,就缘于惜时如金啊!

再看牛顿、爱迪生、爱因斯坦、霍金、钱学森、钱伟长、李政道、杨振宁、高锟、钱永健等中外科学家,哪位不是刻苦钻研、惜时如金的典范?20世纪初有一道数学题难倒全球数学家:2的67次方减去1是质数还是和数?各国数学家绞尽脑汁,均未如愿。德国人科尔却攻克了这一数学难题。当问他论证这一课题总共花了多少时间?他回答:“三年中的全部星期天。”文友陈鲁民教授在境内外数十家知名报刊发表精妙杂文数千篇,有人问他写这么多文章耗费多少时间?他答曰:“20年来的所有节假日。”

我们常言,时间就是金钱,其实它比金钱更重要。时间可以让人赚取金钱,但谁也无法买到比他人多一分钟的时间。时间是白驹过隙、稍纵即逝,谁也无法拽住它的脚步。拥有时间,一切皆有可能;放弃时间,一切皆不可能。可悲的是,世上却不乏人在浪费时间、蹉跎岁月,最终一事无成,画下“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的人生败笔。所以毛泽东说:“天地转,光阴迫,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唯有惜时奋进才是人们积极明智的选择。“善用24小时”——这便是安子介和众多成功人士给我们最好的生命启迪!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