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版:新闻时评 上一版3  4下一版
鼓励延迟退休关键是保障收入
女生“全面超越”见证社会进步
高校去行政化
先去掉校长助理吧
食品安全时间表
考验执行力
退还误充话费
不该强制销号
出台垃圾处理政策需吸取民间智慧
城管出国游取经还是传道?
权力的公共性
不可丧失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高校去行政化
先去掉校长助理吧

高校去行政化

先去掉校长助理吧

近日,有网友在微博上透露,在北京大学官网公布的校领导机构设置中,竟然有11位校长助理、5位副校长、3位常务副校长等共计27人(2人兼任)。北大回应称,北大校长助理的设置不同于其他国家行政机关的“部长助理”职位,职位的设立并不占有专门的行政资源和岗位级别,并非所谓的“校级领导”。

回应不可谓不及时,在舆论对其11位校长助理的设置表示不理解和质疑时,北大及时公开解释,至少可以化解一些争议,这种态度本身也值得肯定。

其实,高校设校长助理一职,并不是北大所独有,各高校多有设置这一职位,只是有的高校将校长助理纳入了“领导机构”,有的高校“领导机构”中并没有出现校长助理的名单。不过,没有在“领导机构”中出现,是否就代表着校长助理不算校级领导,恐怕还是个疑问。

尽管北大解释说,校长助理不同于“部长助理”,不占有行政资源和岗位级别,算不上校级领导,但公众不理解的是,为何在“领导机构”中出现了校长助理的名单。既然不算校级领导,就没必要将其单列出来,这样也省得别人误会。

而公众更大的疑问在于,倘若高校的校长助理都不算校级领导,都不占行政资源和岗位级别,那设置这样的职务又是为何呢?高校本身就有校长和若干副校长,还有必要再设置10余名校长助理来兼职服务吗?校级领导真的就那么公务繁忙吗?

或许有可能。清华大学原校长顾秉林曾经说过,中国大学校长可能是最累的校长,因为(高校)现在的体制设置是:谁的权力大,谁就眉毛胡子一把抓,校长整天忙于处理具体事务,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没有时间从长远需要、持续发展的角度深入思考。问题在于,既然校长整天忙于处理具体事务,那些副校长、校长助理又在处理什么事务?倘若是鸡毛蒜皮的琐事杂事,完全可以交给下面各院系自己处理,又何必非要挂一个校长助理的头衔来兼职服务?

说到底,校长助理泛滥的背后,暴露的是高校泛行政化思维。时下官场人员臃肿已是常态,前不久有媒体报道说,380余万人口的安徽芜湖市竟配备了11名副市长;再往前,省级贫困县山东省沾化县除了一名县长、5名副县长(其中一名挂职)之外,另有15名县长助理……很显然,这种官本位的意识已然渗透进了高校,腐蚀着高校的肌体。因而,尽管高校去行政化已被写入《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但类似中国人民大学原校长纪宝成“官本位社会单独取消高校行政级别是贬低教育”、北大校长周其凤“单独取消高校行政级别,教育家将得不到社会的应有尊重”的声音,显示着高校去行政化之道还很漫长。

因而,类似校长助理不占有专门的行政资源和岗位级别的回应,并不能打消公众对校长助理是否享受校级领导待遇的怀疑。为了以正视听,也为了显示高校去行政化的决心,不妨先取消校长助理这一职位。退一步说,既然校长助理大多来自于各学院的教授,没必要多此一举许其一个校长助理的头衔,干脆让教授名正言顺地治理学校,岂不更好? 李 龙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